電動汽車不怕水,這是真的么?
最近,河南的暴雨和東南沿海的臺風,都讓積水情況下汽車的行駛安全問題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電動汽車比燃油汽車更 " 防水 " 的言論也開始在網上出現。
雖然在結構上,電動汽車或許真的更能防水,但在實際行駛中,前者面對積水路面真的毫不畏懼嗎?
燃油車怕水,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燃油汽車為什么會怕水。
燃油汽車的動力核心,就是它的發動機。而發動機的工作流程則是有四個步驟: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廢氣排出。這一整個循環過程叫奧托循環。

也正是因為發動機的工作需要吸入大量空氣,因此一旦燃油汽車的進氣口進水,發動機就會立刻熄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要頭鐵嘗試再次點火,就極易將水吸入發動機,永久性損壞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這也正是為何在二手車交易中,我們要盡量避免購入 " 泡水車 " 的重要原因。

不過,較淺的積水一般不會對燃油汽車造成什么危害。一般而言,普通轎車的安全涉水深度在 30 厘米到 40 厘米,而 SUV 的安全涉水深度則在 70 厘米到 80 厘米。當然了,在駕駛過程中我們也無法精確測量涉水深度,所以一般會觀察后視鏡中的涉水狀態,如果水位漫過輪轂下沿,就要提高警惕了。
當然,在面對鄭州暴雨或臺風這一類極端天氣時,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出門——而在已經被困在車內時,最好直接棄車逃離,畢竟車是已經沒藥救了,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電動汽車或許不那么怕水,但還是不能隨意涉水
燃油汽車如此怕水,那么電動汽車在面對積水時表現會不會好一點呢?
從理論上來說,答案是肯定的。純電動汽車的動力模塊主要是三個部分:電池、電機和電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電系統。
或許有小伙伴會覺得,既然電動汽車的行駛不需要空氣介入,那么只要三電系統的防水做好了,不就可以無懼深水的考驗了嗎?


即便電動汽車的電池系統需要滿足一定的防塵防水等級要求,但汽車浸水后自燃的情況時有發生,來自多個研究團隊的實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 電池浸水導致車輛自燃根據現有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電池模組的外殼有輕微破損而沒有檢測出來,那么一旦遇水,電池就會釋放大量的火花,即便在浸水的情況下也會發生自燃。
確實,電動汽車廠商可以從防水外殼、電路設計等角度進一步提升它的防水能力,但一來雨水有一定的腐蝕性,且會混入大量雜質,我們無法確保電池模塊遇到雨水一定能夠保障電池、電路的安全;二來這會進一步提升整車成本、重量,并縮短車輛續航。
更重要的是,在水中強行行駛導致的汽車報廢,保險公司一般不會負責。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即便是相對不怕水的電動汽車,面對較深的積水時也還是退避三舍比較好。
當然,還有小伙伴要問了:既然電動汽車也怕水,那下雨天還能給電動汽車充電嗎?其實,只要充電接口上沒有水,那么充電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如果真的雨很大的話,那還是盡量選擇室內充電樁,畢竟在安全方面是真的只怕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