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EVC2021|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理事長董揚致辭
2021年9月15-17日,“第三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 2021)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共同主辦。本次大會以“全面推進市場化、加速跨產業融合,攜手實現碳中和”為主題,邀請全球各國政產學研各界代表展開研討。
在9月17日上午舉辦的 “動力電池關鍵技術及綠色高效產業生態構建” 主題峰會上,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理事長董揚進行致辭。
董揚指出,動力電池尤其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科學發明階段已差不多完成,但是從產業化和工程技術的完善角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呼吁,動力電池要有產業思維,要成為一個產業,要有邊界,要聯合,要注重工程技術,要對上下游形成互動的良性關系,和政府也要有一個互動的良性關系。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上午好!非常高興為論壇致辭,我想跟大家講三句話,人家說領導講話都講三句話。第一句話很熟悉,就是說電池很重要,后來我想了想,講這個不行,其實動力電池絕不僅僅是重要兩個字可以描述,可以衡量的,動力電池是關鍵或者突破。
我就回憶起應該是九幾年,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你們知道美國通用的EV1什么時候出來的嗎?大概是96年,那個車有非常先進的技術,全鋁車身,它的車身全鋁技術高于奧迪A8,為什么呢?它的鋁零件數大概是A8的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但是那個車只能跑100多公里,為什么呢?用的是鉛酸電池,那個車就沒賣,有價無市,然后標了一個價格又用租賃方式給用戶使用,當時我還想買,人家說不賣,后來想想是,它標了一個3萬美金還是多少錢,那個價格連它的一點點零頭都不夠,為什么呢?電池不行。
2000年左右,我跟清華宋健教授討論混合動力問題,他就告訴我混合動力有前途,為什么呢?因為電池太貴了,混合動力會大幅度減少電池,但是實際上現在我們今天全世界的電動汽車特別是中國的電動汽車以不可阻擋之勢發展。所以,前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鋰電池的三位科學家。
我參與電池工作很多年,我是中國最早從政府部門接觸到電動汽車的,我在80年代汽車總公司的科研項目里,第一個電動汽車項目是一個機場牽引車用鉛酸電池,然后主要完成的是一個河南的物理老師,這么多年才有鋰電池技術的突破,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所以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第二個就是想說,這剛剛只是開始,有專家曾經總結出,動力電池技術進步最近不怎么樣,我想說那他是從科學發明的角度來看,技術大的進步、大的變革似乎穩定了,瞅了半天固態電池出的也比較慢,但是我想說,從產業化和工程技術來說,剛剛是開始。我想在座的都應該知道,第一輛汽車是什么呢?是奔馳的三輪汽車,然后在奔馳的博物館也有,它的內燃機是最早的一個汽油機,但是有分電器這些零部件。但是130多年來,內燃機產生了多大的變化和革命?我只是告訴大家,動力電池從科學發明階段應該是差不多完成了,特別是鋰離子的動力電池,但是從產業化和工程技術的完善角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我還是非常堅持,在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要辦一個電池的論壇。
最后還想跟大家說一句,動力電池不是一個科創企業的資本競賽,大家現在關注到,現在估值都超過很多大汽車公司了,我認為動力電池的發展,至少主要不是資本的一個盛宴或者是一個表演,也不是我們看一些數字,表示我們雙碳的這些問題,我認為它是一個產業,什么叫做產業?就是長期穩定生產,作為社會生產中重要的一部分長期存在下去,要為資本負責,要為員工負責,要為社會負責,要為上下游企業負責,所以最后我在這里呼吁,動力電池要有產業思維,我們要成為一個產業,我們有邊界,我們本身要聯合,然后我們要注重工程技術,我們要聯合、合作,我們要對上下游形成互動的良性關系,我們和政府也要有一個互動的良性關系。
最后,希望通過本次分論壇對大家都有所收獲,對這個產業起到應有的作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