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極力挽回的奔馳最大股東卻是吉利,國產黑馬騰勢夾縫慘遭冷落
快起步說車 北汽與奔馳喜結連理共同攜手走過了許多年,兩者早些年便成立了北京奔馳,用來生產國產奔馳銷售,北京汽車是北京奔馳的股東之一。然而在今年初北汽連續兩次發聲,將與戴姆勒共同投資119億元為北京奔馳建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同時北汽還強調,新工廠將在中國生產各類奔馳乘用車,包括配備“高端汽車制造系統”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究其原因卻是吉利豪擲90億元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2018年2月24日報道,據德國戴姆勒2月23日根據《德國證券交易法》披露信息稱,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已取得其9.69%股權,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吉利同時還是瑞典沃爾沃汽車等的母公司,其對于發明汽車的德國知名企業產生影響力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此消息對于和奔馳合作多年的北汽來說就如同自家媳婦被別人奪走一般,急忙出面與戴姆勒商議新一步動作,相較于穩扎穩打的吉利汽車來說,北汽顯得有些慌不擇路。此外,隨著補貼大幅退坡,外資品牌紛紛進場,競爭日趨激烈。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尤其是像北汽這樣產品銷量結構單一的品牌來說,如果在產品規劃布局上還不做出轉變,即便成功借殼上市,未來也很可能被市場淘汰。雖然戴姆勒的入股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但連續虧損卻是不爭的事實。北汽新能源2016年凈利潤為1.87億元,2014年和2015年卻分別虧損2.44億元和1.94億元。即使北汽新能源近幾年銷量拔得頭籌,但新能源汽車尚是行業里的新領域,需要不斷砸錢投資、研究。資金對于北汽新能源來說至關重要,北汽新能源上市后能從市場獲得更多的資金,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支撐。
在奔馳宣布與北汽合作之前,奔馳在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角一直是騰勢汽車。早在2010年,戴姆勒與比亞迪在深圳成立了合資公司,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共同研發電動汽車。2012年,騰勢汽車品牌正式含著金鑰匙出生了。而隨著戴姆勒與北汽聯姻打造新能源,從前的寵兒DENZA騰勢汽車或將被打入冷宮,從“巨人”的肩膀上滑落,騰勢品牌自上市之后一直不溫不火。數據顯示,2015年,騰勢零售銷量僅為2888臺,而到了2016年情況更糟,實際銷量為2287臺,同比下滑21%,僅僅完成6000臺銷量目標的38%。慘淡的銷量使得這枚國產黑馬不似從前,而此番處在夾縫中的騰勢處境將會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