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爭奪戰繼續,高轉速電機成為新焦點
日前,廣汽埃安旗下銳湃智能生態電驅工廠正式竣工投產,最高轉速達22000rpm的M25電驅量產落地。至此,新能源汽車行業有關"三電"領域的爭奪賽邁向另一個高潮。從2020年各家新能源車企競逐動力電池高密度,到如今追求電機高轉速,新能源車圈正掉入競逐電機"高轉速"怪圈。
以最高轉速20000rpm為分水嶺,新能源汽車搭載的電機在最近半年的時間里,包括極氪、華為智界、小米汽車、埃安等多家新能源車企均發布了最高轉速超20000rpm的電機。

新能源車企為何執著追求高轉速電機?從技術而言,電機轉速更高,意味著電機功率密度更高,電機效率將得到提升。就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變速箱及電機而言,電機效率的提升將為新能源汽車同時帶來單位時間內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低的能量消耗。
但與優勢對應的,高轉速電機因其大離心力,更易造成物理損壞以及高熱量散發,對電機使用壽命和車輛安全均有一定影響。因此,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車企往往選擇采用新材料護套制作高轉速電機,這也意味著需要高轉速電機所需的費用更高昂。同時,追求體積更小、功率更大的電機也將帶來更高的工藝制作成本。
以M25電驅為例,埃安稱該電驅的電機體積為主流產品的二分之一,功率密度達12kW/kg。但針對該電機成本問題,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并沒有給出明確數據,而是表示生產線、碳排放、變速箱效率、用電成本等方面的效率提升或成本降低,可與電機成本達到平衡。

盡管業內并沒有準確的財務數據,但高轉速電機的應用無可避免推高生產成本,因此大多數車企的處理方式可概括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即提高對應車型售價。例如搭載最高轉速超20000rpm智己LS6、智界S7售價均在30萬元左右,搭載機器纏繞式碳纖維護套的特斯拉2023款Model S Plaid的經銷商價已超82萬,搭載高性能電機的極氪001 FR車型起售價為76.90萬元。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到2025年,國內驅動電機市場空間將達到361.38億元。而隨著電機技術不斷革新,帶來行業發展機遇。國內外電動汽車電機主要朝"高功率密度、低成本化、高集成化、高效率"等方面發展。新電機技術在實現單電機功率提升的同時將提升單電機價值量。
同時,驅動電機規模效應逐步釋放。驅動電機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生產依賴于自動化線,固定投資大,每10萬套產能對應投資約6900萬元;且每款電機的開發費用不低,開發費約占總成本比重10%。
近年來,新能源市場對電驅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步入2024年,電機行業仍有新公司出現。1月,信質集團發布公告:擬于武漢建設新能源汽車電機定轉子總成數字化工廠,年產200萬臺新能源汽車定轉子總成項目,為武漢及周邊地區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配套服務。東方財富數據顯示,目前,A股主板電機上市公司共有24家,總市值最高的公司為江特電機,約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