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重塑全球電動汽車勢力版圖爭當“汽車強國”
2024/02/03 08:00
來源:參考消息
2313
0
參考消息網2月2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日報道,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2023年中國出口491萬輛汽車,使日本7年來首次跌落全球汽車出口榜榜首。中國不斷擴大電動汽車(EV)的生產規模,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也逐漸提高。中國開始重塑全球電動汽車的勢力版圖。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1月31日公布的數據,2023年日本汽車出口量為442萬輛,比2022年增長16%。而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58%至491萬輛。
報道稱,對俄出口的擴大是中國取得不俗成績的推動力之一,因為日美歐主要車企紛紛從俄羅斯市場退出。此外,中國在以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新能源車領域占據優勢。得益于新能源車產能的擴大,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量較2022年增長近80%。
報道強調,中國崛起的象征,是其龍頭車企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電動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特斯拉。
比亞迪正在迅速擴大產能。2022年其乘用車產能為125萬輛,但實際產量超過180萬輛,開工率超過100%。當地媒體報道稱,2023年比亞迪產能達到350萬輛左右,超過特斯拉的235萬輛。
比亞迪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正在迅速增擴中國國內的生產基地。
據報道,比亞迪的合肥基地項目一期工廠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10個月。預計其深圳、鄭州工廠的產能也將得到加強。據估計,2024年比亞迪的銷量將突破450萬輛。

報道還說,其海外銷量也在快速增長。比亞迪2023年海外銷量超過24萬輛。中國電動汽車在海外銷量增加主要是因為與特斯拉和德國大眾等海外品牌相比具有價格優勢。
在歐洲,比亞迪銷量在以環保意識較強的年輕人為主的群體中不斷增加。與歐洲大型車企相比,比亞迪的電動汽車價格平均低20%到40%。
在泰國,比亞迪的SUV“ATTO 3”在曼谷等城市的富裕階層中不斷普及。其小型車“海豚”也備受中等收入階層的歡迎。

比亞迪以電池起家,可自主生產主要零部件,甚至包括座椅,所以能夠降低成本。銷量越多越能體現量產效應。
報道還說,中國企業能夠在汽車生產方面增強實力,政策支持功不可沒。
中國政府2009年就提出要推進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的普及。2010年至2022年補貼制度全面實施。此外,中國還在制度層面推動車企的電動化轉型。中國出臺相關制度,要求車企按照一定比例生產、銷售新能源車。
中國的目的是以向電動汽車轉型為契機,成為引領全球市場的“汽車強國”。但是,中國躍居出口榜首位只是一個節點,今后的增長將轉向海外生產。中國政府相關人士預測,2030年中國汽車出口和海外產量都將達到600萬輛,海外銷量將達到1200萬輛。
(編譯/李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