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滿天飛,新能源汽車大亂斗
2021/04/30 10:00
郭儒逸 商業人物
2929
0
“現在出新車跟出手機似的,(現在買)下個月感覺就落后了?!笨吹侥耻嚻笞罱鼊偼瞥鲆豢钚履茉雌?,一位車友在論壇中說。
如果要說目前最火熱的商業賽道,非新能源汽車莫屬。繼去年國內銷量突破130萬輛之后,今年以來行業延續此前的高景氣態勢,競爭越發激烈。
事實上,“前夜”之前的戰事也曾十分焦灼。幾年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啟動不久,涌現出的造車新勢力一度令人眼花繚亂。當時有一張流傳很廣的圖片,上面密密麻麻羅列的幾十個品牌Logo,揭開了這場大戰的序幕。而幾輪洗牌過后,如今這張圖片已經面貌全非,只剩下少數幸運者頑強地留在了牌桌上。
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來源:網絡)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日前在車展接受采訪時稱,他在2019年參加上海車展時,當時周圍都是新造車公司的第一款車。但這次,露臉的則已是“新新造車企業”。長江后浪推前浪,何小鵬的感慨沒有夸張。以蔚來和小鵬等為代表的“初代”造車新勢力,目前交付已走上正軌。雖然并未真正上岸,但它們身上原有的“跨界造車”標簽,亦很少再為外界所提起。這些造車公司的量產車型正在逐漸豐富,早先只是在“牛屋”(NIO house)中受到追捧的蔚來創始人李斌,以及創業初期還需“貴人”雷軍扶持的何小鵬,如今都已在角逐中站穩腳跟。
但在當前新一輪的造車大潮中,他們創立沒幾年的品牌,都算不上“新鮮”了。一批新誕生的品牌,又把戰事推向了高潮。
最近熱度頗高的新品牌之一是極狐。這家脫胎于北汽新能源的“新新造車企業”,自去年10月上市首款車型以來原本一直不聲不響,但在此次車展前夕,突因推出與華為合作的第二款車型——阿爾法S HI版而暴得大名。
2021上海車展,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圖源:視覺中國
北汽與華為的合作是“各取所需”。這款車的最大賣點,是搭載有華為自行研制的自動駕駛軟件。在華為高層看來,這套自動駕駛軟件的表現“比特斯拉要好。”而在媒體的報道標題中,更是直接稱之為“地表最強自動駕駛”,一時間搶了不少風頭。推出獨立品牌的,還有吉利旗下的極氪汽車。極氪是吉利集團第二個純電動品牌。在此之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曾有一系列嘗試,但表現都稱不上亮眼。因此,極氪成為李書福寄予厚望的又一個“高端”品牌,他本人還親任極氪汽車董事長,成敗似乎在此一舉。
何小鵬口中的“新新造車企業”,應該還包括恒大。在上海車展現場,首次參展的恒大一口氣推出了“恒馳”品牌的九款車型。雖然尚未量產,但目前恒大汽車港股市值已近6000億港元。從地產圈跨界入局的許家印,在繼續著他的“汽車夢”。
貳
一個顯著的行業信號是,能夠進入下一輪博弈的,新手玩家已經絕跡。新涌現的品牌,多是傳統汽車廠商或與科技/動力電池巨頭合作所創。
在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看來,新能源汽車的歷史戰略窗口已快關閉,下半場擠進來的都是大個子,個頭小的是擠不進來的。對那些新跳進來的巨人而言,秦力洪直言它們是“降維打擊”,但大個子也有自己的難處——入局時間晚了。言外之意,更早下場的蔚來們,還有勝出的機會。
在新能源汽車的牌桌上,無論玩家們怎么變換,一個繞不過去的角色就是特斯拉。雖然正深陷巨大的輿論漩渦,但特斯拉仍是各路勢力明里暗里對標的對象。
2021上海車展,特斯拉汽車展臺.圖源:視覺中國
“現在每出一款國產新電動車,都號稱是吊打特斯拉。當前形勢是各種品牌吊打特斯拉,動不動就是加速X秒,續航XX。”有車友調侃稱,馬斯克(真是)夜不能寐、眼淚直流、心如刀割。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超18萬輛再創紀錄,其中model 3 和model Y在中國市場均是熱門暢銷車型。由于訂單火爆等因素,model 3的交付時間已延長至3-6周。在“車展維權”事件之前,市場普遍預期,特斯拉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將會創下新高。
不過,對手們正接踵而至。一位上汽高管就在車展上向媒體高調表示——我們要做的,是特斯拉做不了而蘋果可能會做的事。他直言,上汽去年下半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R汽車),并沒有對標什么競品,“但如果一定要說競品的話,那就是特斯拉?!?/span>
相比特斯拉國產之前,尤其在當前競爭最激烈的高端市場,新品牌們正爭先恐后地掀起一場“參數競賽”。動輒接近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5秒內的百公里加速、超過200km/h的極速,以及更高級的自動駕駛水平,這些寫在PPT宣傳頁上的數據,既在向對手“示威”,也在不斷撩撥著市場的神經。在實際量產交付之前,這些參數儼然就成了各家最值得夸耀的武器。
而在已有的互相對壘之外,還有潛在的巨頭玩家尚沒有完全入局。華為和小米,或許就是能帶來變數的兩家。
小米早先已正式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并表示將在十年內投入100億美元。作為押上雷軍職業生涯和個人聲譽的“最后一次創業”,小米的詳細造車計劃仍不為人知。當去年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時,雷軍曾慷慨地贈送給何小鵬一公斤金磚作為禮物,而他的小米汽車能否收獲一眾“小弟”的回贈,還是個未知數。
華為是另一個“不穩定因素”。雖然華為早在2018年就定下過絕不造車的調子,但外界對其是否造車的猜測始終未散。實際上,除了聯手廠商開發新品,華為的線下門店也打算將開賣汽車。正如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言,華為手機業務遇到巨大困難,雖然銷售汽車量不會太大,但也能夠彌補手機銷量的缺失。
華為就是以這樣的復雜角色,加入了這場大亂斗。
叁
新能源汽車圈內的這些動態,也沖擊到資本市場。最近幾個交易日,不少華為汽車概念股一度掀起上漲潮。
北汽就是其中的焦點。就在極狐的阿爾法S亮相前后,北汽新能源的上市平臺北汽藍谷連續三天漲停,股價也達到五年來的最高位。此前由于銷售不振,作為曾經的新能源汽車霸主,北汽藍谷的股價只能長期徘徊在個位數。更有北汽藍谷持股5%以上的股東,在連漲期間順勢減持套現1.8億——這樣的機會等待了太久。而面對股價大漲,還有投資者在股吧中豪氣留言:“北汽,買了,不成功便成仁?!?/span>
概念股的狂歡,究竟意味著入場良機還是一輪股市泡沫,見仁見智。但在那些埋頭造車的從業者們眼中,他們似乎并不排斥行業中可能的“泡沫”。
何小鵬把目前的行業格局,比作從春秋走向戰國。他認為,越來越多的勢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這是“合理進程”的一部分。在未來五年內,賽道上的選手們會繼續洗牌,直到剩下最后的5-10家。
秦力洪也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創新產業里,適當的泡沫是一種高度健康的表現?!拔覀儾荒芤环矫姘@創新技術都被拿去做買菜(應用),又對智能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這樣的大賽道視而不見。只看到當中的泡沫部分,這是不對的。”
重新回歸平靜的上海車展,成為觀察行業現狀的一面鏡子。展臺之上,外資合資品牌、國產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爭奇斗艷,仍然吸睛。只是相比往屆,一些過去的熟面孔已經消失不見。聲勢熱鬧的行業混戰,正蔓延到會場外的各個角落。
按照規劃,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0%。對眾多的廠家而言,它們需要能在這一輪的造車大潮中存活下來,才能享受到更大的市場蛋糕。但“畢竟汽車不像手機”,看似百花齊放的國內市場,又有多少Logo會被徹底遺忘呢?
*題圖購買于視覺中國
原創 郭儒逸 商業人物
作者:郭儒逸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