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燃油車真的會退出中國市場嗎?真相其實很簡單
禁售燃油車這件事里面其實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是內燃機動力在經過150多年的發展后,已經達到了技術上的瓶頸。目前汽車用發動機的熱效率最高達到了40%,雖然從數據上看確實不高,但別忘了氣缸內燃料燃燒做工后,排放的尾氣會帶走大量的熱能,這種熱量損失是不可避免的。為了充分利用這部分能量,發動機公司也開發出廢氣渦輪增壓技術,來提升氣缸內的壓力增加熱效率轉化。但即便如此,在現有金屬加工工藝的條件下,將發動機熱效率提高到50%以上,幾乎是難于登天。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技術迅猛發展,出現了替代內燃機車的可能性。注意我說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可行性!因為電池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弱點,就是能量密度太低!能量密度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概念,我們可以舉一個相對比較極端的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在自然界中,能量密度最大的東西是核聚變,也就是太陽的核心反應和氫彈,其次的鈾325的核裂變,也就是原子彈,再其次是鈾238,也就是核反應堆。
理論上說這三個東西要是能裝在汽車上,您就是開到死,也不用再考慮燃料的問題了。不過,這種車我是肯定不會買的,您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相比于前面這三種天文數字級別的質量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質量能量密度是0.46-0.72,而鎳氫電池的0.4則更低,甚至還不如水1.968。能量密度的低下導致同體積儲存的電能少,而對于乘用車來說,能夠裝載的電池體積幾乎是固定的,您要是買輛電動車,肯定不希望后面拖著一個掛車的電池上路吧!
所以,電力供應是制約目前所有移動用電設備的大問題。這就像,如果您手機能夠保證一個月充一次電的話,您能想象您的手機會變成一個擁有多少奇怪功能的玩意嗎?因為電池能量密度低的問題難以克服,由此衍生出另外一個嚴重的制約性難題,即如何快速補充動力來源。作為已經標準化的了內燃機車,加油早就已經不再是制約車輛行駛里程的因素了,而且補充燃料的速度也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但這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確實一道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