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汽車進擊慕尼黑車展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廣州報道
在9月初啟幕的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 MOBILITY 2023,簡稱“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小鵬以及長安汽車等多家華南車企紛紛亮相。
作為全球頂級國際車展之一,除了東道主德國外,本屆慕尼黑車展匯聚了包括中國、美國、法國和奧地利等在內的多家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參展。其中,中國車企由于在近幾年的電動化轉型方面表現出色,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汽車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我國汽車銷量增長的關鍵因素,其中歐洲市場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增量市場。與此同時,新能源車也逐步成為出口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車企之所以通過慕尼黑車展布局歐洲市場,主要是基于歐洲市場是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大消費潛力和高品質需求支撐。“參展慕尼黑車展這樣的國際性汽車盛會,可提高車企品牌知名度,展示其產品技術和創新能力,吸引更多歐洲消費者關注,同時可借此機會與國際合作伙伴洽談合作、開拓新的市場。”

中國汽車出口市場格局重塑
作為國內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攜海豹、宋PLUS EV冠軍版、元PLUS(海外命名為BYD ATTO 3)、海豚、漢以及騰勢D9亮相德國慕尼黑車展(IAA MOBILITY 2023),通過多款車型加強在歐洲市場的布局。
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介紹,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在近一年內已進入了15個歐洲國家,并攜手優質本地合作伙伴,在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開設了超140家門店,將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適的購車體驗。
“隨著全球電動化不斷加速,歐洲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市場。比亞迪持續深耕歐洲市場,不斷豐富其新能源車型矩陣,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舒酉星表示。
華南車企小鵬汽車也攜國際版P7i、G9兩款車型在2023年德國慕尼黑車展上進行展出,并宣布將于2024年向德國市場推出國際版P7i和G9兩款車型,以此正式進入德國汽車市場。
而由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和華為三家巨頭成立的自主全新品牌阿維塔,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全球首發旗下第二款車型——阿維塔12,不僅顯示出其對歐洲市場的重視和期望,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款車型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出口市場格局重塑,歐洲市場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已是舉足輕重的地位。
惠譽評級日前報告指出,歐洲已成為中國汽車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今年前五個月,中國對歐汽車出口量占中國整車出口總量的比重從2018年的6%上升至39%,超過了亞洲和北美市場。
這也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支持新能源汽車開拓國際市場等舉措密不可分。
6月19日至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分別與寶馬公司、梅賽德斯-奔馳公司以及大眾汽車集團等多家知名歐洲汽車制造商簽署合作意向書,上述合作文件涉及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和推廣應用、促進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等領域。
7月1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商務工作及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表示,在外貿方面,將研究支持新能源汽車開拓國際市場,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落實好便利商務人員辦理簽證、國際航班復航增班等務實舉措,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重要展會。
8月3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保持強勁,1—7月合計增長了51%。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海外營銷渠道和售后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已成功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束玨婷還表示,近期,商務部將陸續出臺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等專項政策措施,全力推動進出口促穩提質。
產能出海與產業鏈全球化布局
得益于中央推動中國新能源車“出海”,新能源車也逐步成為出口經濟的主要增長點。
據海關總署9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從家具到消費電子產品等各種中國商品,按美元計價的出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6%。但中國汽車工業的出口總值已在短短三年里翻了兩番,今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今年1至7月的乘用車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猛增了86%。
另類資產數據和洞察機構Preqin(睿勤)的數據顯示,包括電池制造商在內的中國電動汽車相關初創企業去年獲得了152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創下了該行業的最高紀錄,盡管中國的風投融資總額降至201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汽車和電池出口保持增長,購車者對于緩解中國消費經濟的低迷至關重要。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認為,風險投資在中國電動車行業創下最高紀錄表明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動車行業的信心和看好,認為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這些投資將為中國電動車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促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提高競爭力。風險投資的增加還將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源進入電動車行業,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也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經過十年來政策驅動厚積薄發,當前已經全面進入全產業鏈加速換擋入彎的新時代新格局。“從微觀市場走勢來看,尚未完全走出特斯卡價格戰的廣大中資汽車品牌競爭格局加速內卷的態勢已經不可阻擋,未來這個市場很可能從現在的中資品牌戰略下的準藍海市場,快速變遷為真正的紅海市場。因此目前正是各大品牌布局謀篇,深挖護城河,未雨綢繆的戰略儲備階段——向歐洲為目標的產能出海與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化布局戰略,可謂正當其時。”
朱克力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車“出口”海外市場面臨的瓶頸與難點,包括國外市場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相對較低,消費者對充電設施和續航里程等問題存在疑慮。同時國際市場競爭激烈,需與外國汽車品牌競爭,提高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另外,國際市場的法規和標準不同,要適應不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