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積分考核制度亟需完善
現行雙積分政策對于帶動企業降低燃油車油耗以及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作用逐漸減弱,需加速制定更為嚴格、全面的積分政策。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將企業提交的2022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執行情況年度報告進行公示。數據顯示,相較于2021年,2022年度雙積分運行達標情況整體有所提升。在105家境內乘用車企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負的企業減少至32家,新能源汽車積分為負的企業減少至17家。與此同時,2022年度正積分大量盈余。基于此,現行雙積分政策對于帶動企業降低燃油車油耗以及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作用逐漸減弱,需加速制定更為嚴格、全面的積分政策。
企業達標情況向好
作為新能源汽車銷量領頭羊的比亞迪和特斯拉位列2022年新能源汽車正積分前兩名。其中,比亞迪兩家企業合計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5111742分,特斯拉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2088667分。廣汽乘用車同樣表現不俗,旗下兩家企業合計積分為1107279分,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合資車企依然為負積分重災區,但部分企業情況有所好轉。2021年排名倒數的上汽大眾,2022年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由負轉正。此外,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合資企業負積分均有所減少。在新能源汽車積分排名倒數前10中,有7家是合資車企。不過,部分合資車企的電動化轉型2022年大幅提速。其中,此前排名倒數的上汽大眾、一汽-大眾表現突出。數據顯示,2022年,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萬輛,同比增長84%;一汽-大眾新能源汽車銷量9.35萬輛,同比增長41.2%。一汽-大眾、上汽通用、廣汽本田等企業2022年新能源積分由負轉正。
同時,根據現行雙積分政策規定,集團內部企業可進行正負積分抵消,對于合資車企而言,其產生的負積分還可借助集團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力量。例如,東風系、廣汽系合資企業產生的負積分均可由集團自主品牌產生的大量正積分進行轉結。
現行政策推動力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負積分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市場整體油耗積分供應量是需求量的近18倍,新能源積分供應量則是需求量的50倍。這意味著,雙積分交易市場成為買方市場,正積分價格相較于2021年進步一下滑。數據顯示,2018-2021年,正積分平均單價分別為300元-500元、800元-1200元、1204元、2088元。此前,中汽數據曾預測,2022年正積分單價或下降至1000元-1400元。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教授王寧對記者表示,加強汽車產業低碳節能轉型要通過市場機制,積分政策應提出更高要求并進一步細化,未來還可將汽車行業引入碳交易市場,在整個體系設計上會更加行之有效。
正積分價格跳水,政策對推動企業電動化轉型的作用隨之減弱。2022年7月,工信部發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更新了積分計算方法和考核比例,提出建立積分池制度,對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進行收儲和釋放。《征求意見稿》將2024-2025年度新能源乘用車標準車型分值較上一階段平均下調40%左右,新能源汽車積分考核比例設定為28%和38%,并相應調整了積分計算方法和分值上限。“政策調整后,將進一步降低單車可獲得的正積分數,而且對新能源汽車的積分考核比例以10%的增速快速提升,遠高于2019-2023年的速度,這都將促使車企加速轉型,生產更多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分析。
王寧認為:“車企除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產品外,燃油車要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熱效率以降低車輛百公里油耗,并在混合動力車型進一步加強技術升級,還可以在碳中性燃料上進行研發。”
期待商用車積分制度出臺
目前,乘用車市場電動化轉型已進入全面市場化驅動階段,但作為碳排放大戶的商用車未有相關積分政策。數據顯示,我國商用車僅占12%的汽車保有量,卻消耗了超過一半的車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車行業56%的二氧化碳。多位業內人士呼吁,應盡快出臺商用車雙積分政策,加速推動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發展。
“商用車市場情況復雜,雙積分政策制定難度不小。”中汽數據方面曾對記者表示。
今年3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表示,商用車應借鑒乘用車積分機制,以全生命周期減碳為目的,加快制定、實施商用車碳積分管理辦法;商用車碳積分管理應穩中求進、分段實施。
在王寧看來,需要長時間運營的商用車電動化轉型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同時需要考慮其作為生產資料的屬性,在推行雙積分政策時不能“一刀切”。“如果政策使車輛購置和使用成本升高,則可能會形成市場壓力。”
同時,積分政策影響著企業利潤,出售多余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曾是不少車企的獲利途徑之一。“雙積分政策增加了燃油車的綜合成本,將利好汽車產業低碳轉型。而對未來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關系,也要做好現實策劃,任何一項政策或者法規都會演變為企業成本的變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認為。
王寧表示:“從產業格局上講,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的優勢,也是我國汽車工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在過渡階段,政策要綜合考慮,才能更好推動汽車行業低碳甚至零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