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車企騙補敗露:新能源政策關卡收緊
2022-03-16
6409
0
持續了一整年的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近期又有新進展。 2月4日,工信部網站公布了對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產汽車、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制配廠、重慶恒通客車7家車企的行政處罰書。 而這7家企業,已是工信部處罰的第二批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在此之前,工信部已于去年12月20日對蘇州金龍客車、河南少林客車、奇瑞貴州客車、深圳市五洲龍汽車4家涉及“有牌無車”的騙補企業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對于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的追查,顯然并未就此終止。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未來將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專項督查,嚴厲打擊騙補行為?!安还苡卸嗌伲l現一起,查處一起。這些企業跑不了,國家財政補貼沒有全部到位,沒補的錢一定扣下來,已經補的錢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處置,直至取消企業資質。”苗圩表示,對于新能源騙補決不姑息。 再起波瀾 早在2016年年初,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隨著調查的持續深入,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陸續曝光。 2017年2月4日,工信部在網站上公布了對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等7家車企的行政處罰書。而此次被處罰的7家企業所存在的問題,不僅呈現出一定的復雜性而且時間跨度更大。有的企業電池芯數量小于公告數量,有的驅動電機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不一致,所有涉事企業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涉事的7家汽車制造商生產騙補產品的《公告》被撤銷,相關騙補產品的生產資質被取消;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被暫停,并責成進行為期2個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將對整改情況進行驗收。 在工信部處罰信息公布后,包括力帆股份、東風汽車等均發布了關于控股子公司受到工信部行政處罰的公告,并表示將及時整改,盡早恢復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 力帆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力帆乘用車已將整改方案向工信部進行了匯報,下一步將按工信部要求盡快上報正式整改報告,爭取早日接受整改驗收,以盡快恢復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 東風汽車則表示,收到工信部處罰決定后,鄭州日產立即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積極著手開展整改,加強內部管理,杜絕相關問題再次出現。相關整改按要求完成后,鄭州日產將于近期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交驗收申請,盡快完成驗收,恢復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資質。 事實上,對于新能源騙補企業進行處罰,這并不是第一次。去年9月,財政部向外公布了《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包括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河南少林客車在內的5家企業被處罰。其中,情節最為惡劣者吉姆西被取消整車資質,其他4家把問題車輛從推廣目錄中剔除,追回補貼資金。涉及金額最大的企業蘇州金龍被財政部處以2.6億元罰款。 政策調整 事實上,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投機取巧的行為早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在電動汽車百人會上表示,“將堅持問題導向,重拳出擊解決產業發展頑疾?!?而此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領域豐厚的補貼以及相對欠缺的懲罰機制,是這些問題企業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財政部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就高達334.35億元。巨額的補貼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崛起,也帶來了騙補等一系列問題。 “前期我們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已對騙補和違規企業進行了嚴肅處理?!彼吻锪嶂毖裕霸谛碌难a貼政策中,我們著力完善制度設計,通過改進資金撥付方式,落實地方的主體責任,加大監督和處罰力度等措施,使非法企業不能騙、不敢騙,切實凈化產業發展的環境?!?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開始執行。2017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補貼標準不僅明確了補貼退坡,還從整車能耗、續駛里程、電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了企業獲得補貼的技術門檻。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已讓市場感到絲絲寒意。目前,由于補貼大幅退坡已經執行,加之全國各地的地方補貼配套政策尚未落地,比亞迪等部分車型已經開始提價,另有部分車型目前只接受預訂。 不僅如此,去年以來陸續公布的五批推薦目錄也宣布推翻重審。1月23日,2017年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正式公布。這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新政實施之后,工信部首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新目錄的出臺,意味著只有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的車型才可以獲得補貼,而且以往入選目錄的新能源車型都將需要重新核定。 政策的調整無疑對凈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環境起到關鍵作用。而從長遠來看,補貼的逐年退坡和用“碳配額”逐步取代補貼,都將有助于防范企業的騙補行為,激勵企業對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開展研發,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不過,要想從根本上治理新能源汽車領域存在的問題,仍是一個系統工程,繼續考驗各方智慧。 轉載自a站 ?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