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亨:電動汽車擾亂市場,應取消補貼
2021-11-30
15261
1
在愚人節那一天,特斯拉公司推出了 Model 3 這一款面向大眾的車型,價格實惠,售價 35000 美元起,單次充電行程可達 200 英里。對于普通消費者和嘗新者來說,新的 Tesla Model 3 性價比非常高。短短兩周時間,Model 3 的預定人數就超過了 40 萬人,受追捧程度可想而知。 且不說火電可能會對空氣帶來的污染,電動汽車的廣泛使用對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說,絕對是一件有利無弊的好消息。Tesla 之類的電動汽車的投入使用和批量生產,本應是一件大好事,然而石油大亨們已經按耐不住,開始為這個行業「添油加醋」了,因為針對電動汽車的能源補貼很有可能會被取消。 石油大亨反對清潔能源補貼? 據了解,包括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業集團在內的多家能源公司早已發覺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對行業帶來的潛在威脅,特斯拉等電動汽車的銷量上漲和影響力升級,必將給是有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今年第一季度末,科氏工業集團董事會成員 Jim Mahoney 在《財富》雜志上撰文反對美國政府某些特定形式的能源補貼,認為這種補貼是「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我們(科氏工業)反對任何擾亂市場秩序的政策,包括能源補貼以及分配指標等。即便這些政策對于科氏工業集團有利,依然是破壞市場的行為。」 ? Mahoney 還指責了美國政府針對電動汽車提供的優惠政策,毫無疑問,說的就是特斯拉為代表的那個冉冉升起的電動汽車市場。然而,對于可能打臉的事情,他可絕口不提:2015 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預測全年全球的能源補貼高達 5.3 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 6990 億美元,每分鐘有 1300 萬美元的補貼流入石油大亨的口袋。 之所以如此大張旗鼓地批評政府斥巨資對電動汽車的補貼,主要目的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取消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 不過科式兄弟也是聰明的,現在這屆美國政府即將下臺,花了那么多錢來游說一屆不能產生多少行政影響力的奧巴馬政府,得不償失,還不如拿出一筆錢來對未來 8 年產生影響。 「心照不宣」資助總統候選人? 作為全球最大的私企之一,科式兄弟的錢包自然是鼓到炸裂。在任何一個國家,當有錢到一定地步的時候,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來影響政府決策、影響公眾輿論,為利益集團爭取利益,川普就是一例。現在,為了在下一屆政府中獲得一定的利益,科式兄弟已經為共和黨 2016 總統候選人提供了接近 10 億美元的資金。 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反對清潔能源。分析師對此解釋道:「他們(科式兄弟)費盡心思地去捍衛自己在化石燃料市場的利益,面對電動汽車的沖擊,他們希望可以把輿論往交通運輸領域轉移,讓公眾意識到以石油為代表的化石燃料的好處。」在科式兄弟的主張中,政府為清潔能源進行補貼是一種歧視化石燃料的行為,更深層次的含義就是未來幾十年里石油價格會下降,政府將降低對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能源補貼,最終將導致傳統能源巨頭的崩潰。 然而,受氣候變化、能源危機以及科技發展趨勢的影響,傳統能源行業最快將 6 年內崩盤。 電動汽車高增長將在 2023 年造成石油市場崩盤?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模型,如果新能源汽車按照每年增長 60% 的速度,到 2023 年,世界原油市場將出現崩盤;如果每年增幅為 45%,那崩盤時間將延后到 2025 年。 ? 彭博新能源財經認為電池價格和國家政策是推動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電池成本和 2010 年相比,其費用已經降低了 65%。到 2030 年時,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其成本會從 350 美元/千瓦時降低到 120 美元/千瓦時。 顯然石油公司們此前沒有預測到電動汽車的威脅,也沒能將他們扼殺在萌芽狀態,直到他們發現了電動汽車的潛在威脅后才開始如此大規模封。但是石油產業本來就是污染環境的,他們已經無法通過改善核心產品來提高環境效益。現在他們挽救自己的地盤,唯一能做就是阻礙電動汽車的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私企,科氏工業集團第一個站出來,不足為奇。 為了阻止電動車的發展,Mahoney 希望能夠阻止對于清潔能源的補貼,甚至進一步聲稱針對電動汽車的優惠政策是「對富人的福利」,因為只有富人才會購買電動汽車。這一點在過去可能還站得住腳,但是現在顯然已經不成立了。 雪弗蘭 Bolt EV 售價為 3 萬美元,單次充電續航 200 公里。Tesla Model 3 售價 3.5 萬美元,單次充電續航 200 公里。日產 Leaf,售價也只有 2.9 萬美元。北汽新能源 E150 EV 出廠價 23 萬,在國家政府補貼、北京政府補貼和廠家補貼下,售價甚至不到 10 萬元人民幣。在各種能源補貼下,這些電動汽車的價格已經非常親民。 ? 除了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外,汽車電氣化的轉變也會促進電網穩定性和可再生能源的產生。在過去數年間,電力來源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生方式也變得多樣化,智能電網和存儲技術也應運而生,以及各國政府對碳排放減排要求,這些都有利于電動汽車的發展。 盡管美國已經頒布了針對汽車產生的溫室氣體和燃料經濟法規,但是電動汽車的比例很難超過 2%。為了能夠盡快實現交通工具的電氣化,我們需要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提供非常關鍵的幫助,例如稅收減免和幫助建立充電基礎設施等。我們也應該注意,盡管電動汽車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目前的市場還是由傳統的以天然氣為能源的汽車所占據。因此我們需要制定相關的燃料經濟標準,這樣不僅有利于讓汽車的效率更高,也會進一步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 ? 上面我們提到北汽新能源汽車享受了來自國家政府、北京政府以及廠家的三重補貼后,價格非常親民,幾乎所有人都希望這一政策優惠可以持續下去。 IMF 曾預測 2015 年全球的能源補貼總額為 5.3 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補貼額度最大,高達 2.3 萬億美元。你可能以為中國政府在新能源發展、能源補貼方面很有遠見。如果你真的這么覺得,那你就錯了。 國際機構、環保機構、利益集團要求國家取消能源補貼的情況不僅出現在美國,中國政府原本堅定的能源補貼也開始出現松動。今年 2 月 1 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政府將逐步退出針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到 2021 年完全取消,由市場決定新能源轎車的發展方向。」而這一「政策松綁」背后的推手,大家閉著眼睛都能想出來。 當然,石油大亨們在某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都選擇緘默——污染。 如果有選擇的機會,人們普遍都會選擇干凈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和健康的世界,這樣的美好世界可以讓孩子們遠離污染。電動汽車有望推動所有這些目標的發展,從而構建一個使用清潔能源的未來。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石油大亨寧愿犧牲人類未來、封殺電動汽車行業,也要換取眼前的利益。 作者:頭條號 / 第四能源 鏈接:http://toutiao.com/i6283284748710183426/ 來源:頭條號(今日頭條旗下創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