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能走多遠要看中國給不給力
2021-12-01
15399
1
太陽當空照,柳絮漫天飄。北京車展媒體日,展館外的最高氣溫超過30℃,而展館內更加熱情膨脹,汽車廠商們竭盡全力地展示其最新車型、邀請各界明星站臺吆喝,讓媒體記者們眼花繚亂。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成長,海外媒體關注中國車展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本屆北京車展吸引了超過499家海外媒體。從“全球CEO盛宴”、“車模焦點”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車主力軍”、“SUV車型偷走了聚光燈”。海外媒體看到的不僅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北京車展也已經成為海外媒體了解中國的一面鏡子。 中國車市競爭日趨激烈 汽車市場無疑是中國經濟的一抹亮色。日本共同社報道說,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新車市場仍保持較快增長。中國2015年的新車銷量較上年增長4.7%,約為2460萬輛。這一數字遠超位居全球第二位的美國(約1747萬輛),市場規模達到了日本市場的5倍。 英國BBC記者在現場感言,想持續輝煌和想生存的車企們都將賭注壓在了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從現場擁擠的人群就可以看出“中國人是多么喜歡車”。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達652.57萬輛,同比增長近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約2個百分點。德國《明星》周刊網站報道說,今年以來,中國汽車市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前3個月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 福特中國首席執行官羅力強在接受采訪時卻沒有那么樂觀。他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不再是新興市場,更像是個成熟飽和的市場。“中國市場清下嗓子,德國汽車制造商就會得肺炎。”德國新聞電視頻道援引其國內行業專家彼得?富斯的話警告德國車企,“在華增長變得更不穩定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商涌入中國市場,德國汽車管理中心的斯特凡?布拉策爾說,“中國市場將變得更加擁擠,競爭也將變得激烈和尖銳得多。” 新能源車型成車企標配 電動汽車領域的專家認為,雖然埃隆?馬斯克是電動汽車的先先行者,但該領域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 本屆北京車展,大部分車企都把新能源車型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法新社報道說,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而且在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24.7萬輛,同比增長4.5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動汽車市場。法國一家汽車行業觀察中心負責人弗拉維安?納維指出,在電動汽車規模生產競賽中,中國十分有利。雖然電動汽車只能爭取到小部分購買者,但考慮到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巨大,這會成為全球層級的絕佳加速器。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電動汽車不僅引領當前汽車產業發展走向,也在改變消費者的觀念與習慣。美國汽車市場專家洛朗?珀蒂宗分析道:“如果還有哪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能突破臨界點,從而讓電池價格開始變得合理,這個市場就是中國。”但美國IHS Automotive卻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不過剛剛起步”,況且充電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將自己的最新新能源戰略發布會選在北京車展,其計劃2018年在中國出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韓國三星SDI高功率電池也在北京車展首秀。這都引起了日韓媒體的高度關注。日本《讀賣新聞》認為,由于中國政府日趨嚴格的環保規定以及各種福利政策,各大車企將爭先推出新能源車型對中國車市開展攻勢。 一切圍著SUV轉 德國《明星》周刊網站分析,目前每1000個中國人的汽車擁有量不超過100輛;在美國這個飽和的市場上,目前每1000人的汽車擁有量超過700輛;德國為每1000人擁有560輛。就像在其他市場一樣,在北京車展上,一切也都圍繞SUV這個話題轉。 美聯社題為“北京車展SUV車型偷走了聚光燈”的報道稱,汽車制造商們將全新的豪華SUV帶到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盡管中國的汽車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顯得“擁擠”,他們正在為爭取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而努力。 日產CEO卡洛斯戈恩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SUV銷量正在大幅增長,我們認為,這個趨勢仍將繼續。”2015年,中國的SUV車型銷量增長了52%,這是唯一一個仍在高速增長的細分市場。轎車市場的增長只有5.3%,而小型車市場則下降了17.5%。 SUV車型的飆漲成為汽車業的盈利點,而且讓更多的當地品牌在和國外品牌競爭的過程中,通過價格戰來獲得市場份額。IHS Automotive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將有50款全新SUV在中國上市,包含中國自主品牌和國外品牌。 智能互聯不再是概念 北京車展前夕,樂視舉辦萬人規模的生態產品發布會,樂視超級汽車LeSEE首款概念車首次亮相。LeSEE勢頭逼人,以底氣十足的汽車行業生態“顛覆者”形象示人。 無獨有偶,在本屆北京車展上,上汽集團聯手阿里巴巴帶來了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本土品牌長安攜手百度展示自動駕駛汽車。中國互聯網巨頭與汽車制造商保持著友好合作關系,但沒有人能夠確定,他們何時會搖身一變,成為汽車制造商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德國《世界報》網站刊文說:“中國目前的潮流是電動車和汽車數字化,比如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網絡化。中國市場在電動汽車、網絡化、數字化以及自動駕駛等方面具有全球領先地位。”法新社也認為中國有著全球最年輕的汽車消費群體,這一群體對智能互聯汽車的需求更甚。這讓車企紛紛選擇與該國互聯網巨頭聯手,打造出能夠滿足年輕消費者的汽車產品。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近年來的銷量增速放緩,車企間的競爭加劇。據法新社報道,不少車企注意到了中國汽車消費者平均年齡較低的特點,開始為了他們提高產品的互聯化程度。 比如,中國的奔馳車主平均年齡為37歲;奧迪車主的平均年齡更低,只有36歲。而在美國,奔馳車主的平均年齡為54歲。奔馳中國區總裁Hubertus Troska在北京車展上表示:“我們真的很希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智能互聯領域的先驅,所以我們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奔馳旗下最好的智能互聯產品。” 雷諾-日產CEO Carlos Ghosn也表示:“這么說吧,在中國市場,不管是自動駕駛技術、智能互聯技術還是新能源技術領域,競爭都異常激烈,車企不能有絲毫自滿。” 寶馬讓其車主能夠在車載電腦上使用中國版推特——微博。標致集團稱,到2020年,旗下所有車型都將能夠使用4G聯網功能。屆時,標致旗下的部分車型還將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幫助下實現Wi-Fi熱點功能,同時能夠使用APP來遠程查看車輛的位置和剩余燃油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