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放棄造車?華爾街投行:美國電動汽車行業會經歷一段痛苦的消化期
艾夫斯說:“我覺得蘋果公司要長痛不如短痛,因為電動汽車行業已今非昔比。”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已宣布將推遲部分電動汽車產業相關投資計劃,蘋果放棄耗時10年的造車項目,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在2月21日美股盤后發布了一份糟糕的2023年四季度財報,并在近期宣布裁員。
與此同時,美國拜登政府對進口電動汽車的限制一步步加強。如何研判美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
美國投行韋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資深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動汽車市場格局已定,Rivian等造車新勢力困難重重:一邊要解決規模化和供應鏈的難題,一邊要面對美國市場需求疲軟,頭部車企打“價格戰”的市場環境,“我們會經歷一段痛苦的消化期”。
艾夫斯還表示:“我認為比亞迪目前的重點是中國市場,同時向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擴展,但我確信,他們將在未來幾年內積極進軍美國市場。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舉動。”

為何美國電動汽車銷量放緩
第一財經:有分析認為,盡管2024年美國的電動汽車銷量達到創紀錄的120萬輛,但增長正在放緩。你對此有何看法?哪些因素促成了這一趨勢?
艾夫斯: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需求疲軟,特別是美國市場,這一情況甚至導致了通用汽車撤回一些計劃。我認為問題在于,美國市場掀起電動汽車價格戰,但消費者對電動汽車需求轉弱,并且更青睞油電混合車。這對于電動汽車行業來說明顯不是好事。
第一財經:蘋果已停止了造車計劃。你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蘋果這個決定?
艾夫斯:對于蘋果來說,這是充滿曲折的十年:蘋果投入了大約80億~100 億美元卻毫無進展。我覺得蘋果公司要長痛不如短痛,因為電動汽車行業已今非昔比。特斯拉和比亞迪等一些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功,讓蘋果公司的任務更加艱巨。蘋果公司選擇把錢花在人工智能而不是電動汽車上,我認為結束這個項目是一個正確的戰略決策。
第一財經:Rivian也宣布將裁員10%。你怎么看?
艾夫斯:電動汽車市場的頭部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然后是其他的公司。我認為,實際上每家公司都像Rivian一樣尋求備受矚目,但是規模化是很困難的。
而且隨著需求疲軟,整個電動汽車行業在價格戰中的日子并不好過。我們會有贏家和輸家,幸存下來的車企會度過這一劫,電動汽車行業將會出現增長,但我們會經歷一段痛苦的消化期。
而且,電動汽車工廠的規模化和供應鏈的打造是很困難的。諸如Rivian、Lucid、Fisker以及很多初創公司(都面臨這些困難),中國的一些公司也是。電動汽車是一個適者生存的行業。
中國電動汽車與美國市場
第一財經:你如何看待目前美國政府在電動車領域的一些最新政策?又如何看待中國電動汽車同美國市場的關系?
艾夫斯:這次美方(政府)想關注電動汽車,即在特斯拉之外,中國電動車企的增長和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軍美國市場的可能性。從短期來看,我們將看到這種反復會持續出現。
我認為中國車企中,比亞迪目前的重點是中國市場,同時向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擴展,但我確信,他們將在未來幾年內積極進軍美國。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舉動。中國的電動汽車玩家將進入美國市場,也將會有點像走鋼絲那么難。但隨著行業的成熟,這很可能會實現,就像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樣。
中國和歐洲市場仍然存在巨大的機會。從增長的角度來看,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今年初,我在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電子展的時候見到了許多中國電動車企,它們最終都希望擴大自己在美國和全球的市場份額,但總體而言,全球電動汽車正在經歷一個比較困難的時期。
同時,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領先全球。在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導致的全球市場份額搶奪中,誰是弱者最終會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