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上海車展新車的大半席位新能源車是你的第一選擇嗎?
2021上海車展現場
東方網記者汪偉秋4月22日報道:如今開車上路,“綠牌”已經十分常見。在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發布的新車中,新能源也占據了大半席位。國內外廠商可謂是“神仙打架”,造車新勢力紛紛拿出自己的最新之作,“顛覆”著汽車的定義;老牌廠商也緊隨潮流,不斷推出新能源新產品。那么,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能源新車離我們普通老百姓還有多遠呢?
新能源觀望者小陳:被續航和充電嚇退
對于市民小陳而言,每月第三個周六都是一場“煎熬”。牌照拍不到,而妻子的肚子卻越來越大,用車需求日漸迫切起來。新能源看似是最好的選擇,但小陳卻一再猶豫。
“我們家是老小區,沒有固定車位,充電太麻煩了。”小陳告訴了記者自己的憂慮。他的預算在10多萬元,能買到的新能源車續航普遍在300-400公里左右,打開空調或者跑高速,續航還要打折扣。那公共充電站能否解決小陳的問題呢?
根據聯聯充電平臺數據,全市3月底充電樁共計38.24萬臺,其中公共6.65萬,專用4.59萬,個人27萬,充電樁的總量不斷攀升。另據國網上海電力數據,今年一季度,公司累計建設充電站727座,充電樁11349臺,較2020年同比增長74.84%,較2019年同比增長136.82%,充電樁的建設增速明顯。
然而,小陳坦言,并不是沒有想過這樣的解決辦法。“家附近也有不少充電站,晚上去充也很劃算,但是畢竟充電也要花一些時間,特地跑出去充電增加了麻煩。”
據了解,如今主流的新能源車,基本配備了快充功能,充電1小時左右就能充滿。但記者走訪發現,新能源充電樁的使用并不高效。以市區內某商場為例,其停車場在周末幾乎爆滿,部分充電設施被燃油車占據,新能源車主沒法進行充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場內有些配備了地鎖的品牌專用充電樁,看起來利用率并不高。記者詢問車主得知,一些品牌通過價格杠桿,收取“占位費”來提高充電車位的使用效率。因此,車主們在充滿后就將車輛挪到了普通車位,釋放出充電樁供有需求的車主使用。
對于小陳而言,傳統的純電車型并不適合他目前的使用狀況。他表示,之后可能會考慮混動車型或者換電車型。
汽油車擁護者小徐:換了新能源車真香
曾經發誓“沒有汽油車就不再開車”的小徐,最近喜提了他的純電動新車。雖說十分“打臉”,但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小徐深感電動車“太香了”,并義務充當起了新能源車的“推廣大使”。
“過去總覺得電車沒有靈魂。”小徐今年20多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車人士,最喜歡的就是各類的性能車。但隨著工作變化,小徐經常需要往返于市區和金山,單程近100公里的距離,和“說不準”的路況,讓他覺得自己的車“不香了”,并萌生了增購一臺代步車的想法。
提交申請、審核通過、選車購車、上牌、安裝充電樁,小徐的這次購車十分順暢。“電動車非常適合城市代步。”小徐表示,自己的汽油車油耗一般在15L/100KM,每公里光汽油成本就要1塊多。現在小徐開電動車上下班,一般在晚上充電,享受優惠電價,核算下來一公里的燃料成本不足1毛錢。
除了最重要的省錢,新能源車上新奇的功能也是打動小徐的重要原因。小徐的車配備了L2級別的自動駕駛,讓他在跑高速時可以省心不少。另外,電動機起步時扭矩充足,提速輕盈又沒有了發動機的噪音。用小徐的話來說:“堵車時心情也好了一些。”
新能源推廣量創新高 繞不開的充電問題也許有新的辦法
近年來,新能源車在上海發展迅速。根據此前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綜合交通運行年報》顯示,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量12.1萬輛,創歷史新高,累計推廣量已達42.4萬輛。
在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新能源車更是大放異彩。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裁王蕾表示,世界知名的車企在向著新能源方向發展,我們國內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方向的發力也十分強勁,汽車向著電動化、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車展現場,就有展商瞄準了新能源車充電的痛點,提供電動車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換電只需20秒,整個服務過程只需1分鐘左右。相較于市面上已有的換電服務,這家展商提供的換電站換電速度更快,可適配的車型也更多。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換電站類似于一個車庫,由換電工位和電池倉組成。“電池艙內我們存放不同的車型的電池包,系統可以自動識別車型,完成換電。”展臺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代換電站已經開始為不少出租車提供服務,接下來,服務將從出租車伸向私家車。預計到2025年,在上海投建200-300座換電站,形成規模化換電服務網絡建設。
記者手記:新能源的橫空出世,帶來許多不同的聲音。經歷了多年的推廣,新能源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本屆車展上,新能源新車的百花齊放,足以證明其對整個汽車產業的影響。去年,上海大力推進新基建,計劃在3年內新增10萬至20萬個公共和私人充電樁。如今,充電樁的建設如火如荼,充電網絡變得更加密集。相信隨著充電越來越方便,“充電難”和“里程焦慮”將不在困擾新能源車主,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把新能源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