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經歷:《新能源汽車大事件》
2018/08/12 07:49
網絡
2511
0
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數據... ...這些高科技的關鍵詞,以其迅速的發展勢頭,成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迅速普及,讓人們深切的感受到"科技"帶給老百姓生活的便利。
駛入快車道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迫在眉睫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經超過210萬輛,伴隨而來是動力蓄電池的數量也在飛速提升。不過新能源汽車不同于傳統燃油車,雖然近些年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迅猛,但附屬政策及設施依然還不完善,電池如何處理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據統計,預計2020年動力蓄電池年報廢量將超過20萬噸,2025年動力蓄電池累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按照新能源汽車電池5-8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最早一批推向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的電池面臨"退役",如果不能合理處理這些電池,環境及資源安全問題將會更加嚴重,那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最終很可能背道而馳,因此電池回收問題迫在眉睫。
國家正式監管動力電池回收
此外,5月17日工信部就《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規定》征求意見,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今年7月31日,為了更好地配合動力蓄電池的溯源管理,新能源汽車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正式開通,動力電池的監測與管理正式被國家接手。
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目前面臨的問題
據業內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達到50億元,2020年-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6-311億元,可以說電池回收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但這項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無論是在處理技術、相關標準、還是回收利潤方面,目前都還存在一些問題。

目前回收的電池處理方法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所謂梯次利用指的是把大功率使用過的電池,經過檢驗后供小功率使用,就像玩具車用過的電池可以給遙控器使用一個道理;經過梯次利用后達到重度報廢程度的電池將進入拆解回收階段,拆解回收則是指對報廢電池通過化學方法進行拆解、分離、提純、冶煉等處理,對電芯中的鋰、鎳、鈷、錳等金屬元素進行原料回收再利用。
但梯次利用目前實現起來有很多阻礙,因為目前電池廠家生產的產品具有廣泛多樣性,不同廠商的動力電池在材料、配方、規格和構造等方面也各有不同,導致電池型號較多,產量分散,梯次利用相當困難。同時梯次利用必須對廢舊電池進行品質檢測,由于目前市場中電池種類的不同,檢測數據無法得到保障,如果再次利用會存在安全風險。拆解回收也遇到同樣的問題,目前電池廠商所生產的電池規格、材料、承阻方式、接入方式等都各有不同,經過各個汽車廠商的裝配導致電池無法達到一致,電池拆解操作標準非常混亂。另外目前的技術在拆解過程中造成的后續污染處理方面依然存在一定不足。
利潤問題
雖然電池回收市場前景可觀,但目前來看利潤低是普遍問題。首先電池比較重,大批量運輸起來成本很高。其次,電芯中的鎳、鈷、錳、稀土元素等金屬回收成本較高,大多處于虧損狀態,只有形成規模化才能緩解這種虧損情況,但目前來看短期內很難實現。而收益較好的三元動力電池由于目前市場中的車型搭載時間較晚,距離報廢還有較長時間,短期內也無法實現收益。
相關標準不完善
首先,目前的市場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還不建全,導致很多電池無法進入正規渠道。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指出,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剛剛起步,許多報廢電池并未進入正規渠道,大量車企實行價高者得,造成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未流入合法處理渠道。此外,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在尺寸和結構上由于缺乏相關可依據的法規,不但在拆解成本上較高,更重要的是拆解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無法得到保障。同時,目前市場中動力電池在服役期間缺乏完整的數據記錄,對后續電池回收的品質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同樣存在安全風險。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和新能源汽車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臺的開通,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目前面臨的問題將會逐一得到解決,相信在政府部門、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綜合利用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廢 舊動力蓄電回收渠道將會更加正規合理,相關技術標準也會逐步推出,更多回收企業也會最終實現盈利,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市場將最終實現規模化,并進入穩定的發展軌道。
追蹤熱點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111.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完成銷售41.2萬輛,同比增長111.5%。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31.3萬輛,同比增長96.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售9.9萬輛,同比增長181.6%。按照以往下半年市場走強的趨勢,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突破100萬輛。
乘聯會: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5萬臺 同比增1.2倍 據乘聯會廠家數據,2018年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17萬臺,降22%,同比增長74%。2018年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35萬臺,同比增長1.2倍。從銷量結構來看,據乘聯會數據,6月純電動中的A00級電動車銷量了1.67萬臺,同比下降了25%,占純電動乘用車34%份額。
交通部:到2020年底前公共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 7月10日,交通部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摩根大通:2020年中國電動車銷量將占全球50%以上 摩根大通發布《全球汽車行業研究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7.7%,銷量為3360萬輛;到2020和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比重分別達到59%和55%。
深圳調整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限價為0.8元/千瓦時 近日,深圳發布《關于調整我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深圳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限價調整為0.80元/千瓦時。2018年深圳計劃新增充電樁1.8萬個,到2020年深圳中心區充電站服務半徑小于900米。
駛入快車道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迫在眉睫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經超過210萬輛,伴隨而來是動力蓄電池的數量也在飛速提升。不過新能源汽車不同于傳統燃油車,雖然近些年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迅猛,但附屬政策及設施依然還不完善,電池如何處理就是一個重要問題。
據統計,預計2020年動力蓄電池年報廢量將超過20萬噸,2025年動力蓄電池累年報廢量或達35萬噸,按照新能源汽車電池5-8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最早一批推向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的電池面臨"退役",如果不能合理處理這些電池,環境及資源安全問題將會更加嚴重,那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最終很可能背道而馳,因此電池回收問題迫在眉睫。

此外,5月17日工信部就《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規定》征求意見,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對動力蓄電池生產、銷售、使用、報廢、回收、利用等全過程進行信息采集,對各環節主體履行回收利用責任情況實施監測。今年7月31日,為了更好地配合動力蓄電池的溯源管理,新能源汽車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管理平臺")正式開通,動力電池的監測與管理正式被國家接手。

據業內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達到50億元,2020年-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6-311億元,可以說電池回收市場前景非常可觀。但這項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無論是在處理技術、相關標準、還是回收利潤方面,目前都還存在一些問題。



利潤問題
雖然電池回收市場前景可觀,但目前來看利潤低是普遍問題。首先電池比較重,大批量運輸起來成本很高。其次,電芯中的鎳、鈷、錳、稀土元素等金屬回收成本較高,大多處于虧損狀態,只有形成規模化才能緩解這種虧損情況,但目前來看短期內很難實現。而收益較好的三元動力電池由于目前市場中的車型搭載時間較晚,距離報廢還有較長時間,短期內也無法實現收益。

首先,目前的市場廢舊電池回收體系還不建全,導致很多電池無法進入正規渠道。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報廢車分會秘書長張瑩指出,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剛剛起步,許多報廢電池并未進入正規渠道,大量車企實行價高者得,造成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未流入合法處理渠道。此外,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在尺寸和結構上由于缺乏相關可依據的法規,不但在拆解成本上較高,更重要的是拆解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無法得到保障。同時,目前市場中動力電池在服役期間缺乏完整的數據記錄,對后續電池回收的品質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同樣存在安全風險。

追蹤熱點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111.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完成銷售41.2萬輛,同比增長111.5%。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31.3萬輛,同比增長96.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售9.9萬輛,同比增長181.6%。按照以往下半年市場走強的趨勢,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突破100萬輛。
乘聯會: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5萬臺 同比增1.2倍 據乘聯會廠家數據,2018年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17萬臺,降22%,同比增長74%。2018年1~6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35萬臺,同比增長1.2倍。從銷量結構來看,據乘聯會數據,6月純電動中的A00級電動車銷量了1.67萬臺,同比下降了25%,占純電動乘用車34%份額。
交通部:到2020年底前公共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 7月10日,交通部發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摩根大通:2020年中國電動車銷量將占全球50%以上 摩根大通發布《全球汽車行業研究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普及率將達到7.7%,銷量為3360萬輛;到2020和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全球銷量比重分別達到59%和55%。
深圳調整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限價為0.8元/千瓦時 近日,深圳發布《關于調整我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深圳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限價調整為0.80元/千瓦時。2018年深圳計劃新增充電樁1.8萬個,到2020年深圳中心區充電站服務半徑小于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