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蓄勢待發
2016 年,中國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了大約 375,000輛電動汽車 (EV),占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的 43%,令人印象深刻。這絕非僥幸;2015 年,中國整車廠的全球份額達到 40%。2016 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整車廠(其中包括中國制造商)在中國也生產了約 332,000 輛電動汽車,目前中國在路上的電動汽車數量最多——超車,為第一次,美國的電動汽車數量。
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的表現,以及國內電動汽車的有利條件,都反映在中國在麥肯錫電動汽車指數或 EVI 中的強勢地位(圖)。自 2010 年以來,我們的 EVI 分析了電動汽車生產商和全國市場在兩個同等權重的維度上的整體發展狀況:供應和需求。供應指標針對行業側,即每個國家內的 OEM 和供應商;我們考慮了諸如當前和預計的電動汽車生產以及關鍵部件(包括電動機和電池)的制造等因素。1需求指標評估特定國家/地區市場的電動汽車份額,而不僅僅是考慮銷售的汽車數量。除其他外,我們衡量激勵措施(包括政府補貼)、現有基礎設施以及每個索引國家/地區內各個汽車細分市場提供的電動汽車型號數量等要素。2016 年,我們考察了 15 個國家,包括亞洲、歐洲和北美的主要國家。

中國脈搏
中國人在供需 EVI 維度上均表現出色。在供應方面,中國政府將為包括投資者在內的電動汽車利益相關者創造有利條件作為優先事項。該國的零部件供應商也提供了推動力。例如,中國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目前約占全球供應量的 25%。至于需求,中國的高分不僅體現在汽車銷量上,還體現在可供選擇的多樣性上。2016 年,中國市場推出了大約 25 款新電動汽車。總而言之,中國消費者現在可以從大約 75 款電動汽車中進行選擇——比我們測量過的任何其他國家都多。
這些電動汽車動力是否會在中國長期保持更難預測。目前,在中國的幾個主要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電動汽車免于申請內燃機汽車的牌照抽獎和高額注冊費。這些豁免是使購買電動汽車更具吸引力的關鍵杠桿,尤其是對于年輕的首次購車者。總的來說,中國提供的貨幣補貼,對于一輛具有代表性的中型汽車,約占電動汽車總價格的 23%。對于可比車輛,這低于丹麥(49%)和挪威(45%)等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提供的補貼,但高于美國(18%)、德國(13%)等國家提供的補貼和日本(10%)。展望未來,中國宣布,2020年后,將逐步開始從直接補貼轉向非貨幣激勵。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現在在電動汽車的絕對銷量方面表現出色,但從其電動汽車銷量的相對角度來看,該國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例證:2016 年中國電動汽車在其輕型汽車市場的滲透率為 1.4%;在挪威,這一比例約為 24%。盡管如此,有跡象表明中國將長期使用電動汽車。2016 年,該國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擴展至總計 107,000 個公共充電點,比 2015 年增加了 118%。盡管中國現在在電動汽車的絕對銷量方面表現出色,但從其電動汽車銷量的相對角度來看,該國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例證:2016 年中國電動汽車在其輕型汽車市場的滲透率為 1.4%;在挪威,這一比例約為 24%。盡管如此,有跡象表明中國將長期使用電動汽車。2016 年,該國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擴展至總計 107,000 個公共充電點,比 2015 年增加了 118%。盡管中國現在在電動汽車的絕對銷量方面表現出色,但從其電動汽車銷量的相對角度來看,該國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例證:2016 年中國電動汽車在其輕型汽車市場的滲透率為 1.4%;在挪威,這一比例約為 24%。盡管如此,有跡象表明中國將長期使用電動汽車。2016 年,該國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擴展至總計 107,000 個公共充電點,比 2015 年增加了 118%。麥肯錫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中國電動車車主都渴望再次購買電動車,而表示有興趣購買電動車的中國消費者數量自 2011 年以來增加了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