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一個月內,繼小米宣布造車之后,華為測試自動駕駛。各路神仙入局,汽車產業格局演變加速。

可每次造車新勢力發布動態引發熱議,網絡輿論總是與資本市場狂熱表現截然相反,抨擊新能源車仍然占據主流。
當然,我也認同一些朋友指出當前電動汽車的不足之處,也非常討厭一些企業只想湊熱鬧的行為。但必大家必須認清局勢,對于我國而言,發展電動汽車,勢在必行。
此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以及買車意見,我仍然支持朋友去買一臺自己喜歡的燃油車。但希望看完以下幾點解析之后,對我國為何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有全新的認識。
一、智能汽車
電動化與智能化
很多朋友在這里有一個誤解,覺得新能源車就是把燃油換成電動,把電池說成節能減排的清潔新能源是偽命題,是偷換概念搞忽悠而已,為什么不用更安全清潔的氫氣等等,這是很多人講的槽點。
其實不然,新能源車只是個名字,這場變革不僅僅是動力的轉換,叫電動汽車,更是智能汽車,美團王興剛講了個新穎的說法,這些新造車公司是想把汽車殼子裝在計算機上。
所以除了能源,更大的變化在世界頭部科技公司都想把自己前沿技術和產品裝進汽車里頭。這場變革本質上是這些行業對汽車產業的滲透與利潤侵蝕。
二、能源之爭
把燃油換成電,我們就是贏家
原因很簡單,咱們是石油進口大國,而不是電力進口國,懂了嗎。現在我國發電量已經能完全超過使用需求,而且碳達峰實現在即,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快速退卻,釋放出的電力需求,以及未來預增的產能,沒法儲存的電能又必須做到產需平衡,在工業和居民用電增長平穩的情況下,增加交通用電再合適不過。再者電力還有個核心優勢,運輸方便且成本低啊,咱們的電網覆蓋、特變電、特高壓那原本就是世界一流。
這條路一但走通,既能徹底擺脫被某些國家把持的石油,又節省了巨額外匯支出,所付出僅僅是在高速增產的電力。
三、產業優勢
重置利潤分配
我國汽車產業起步晚,技術與專利早被其他國家把持。雖然國產車一天比一天優秀,但是整個行業的利潤,還是由日德瓜分干凈。中國沒有技術優勢,美國沒有成本優勢,兩個大國干丟了第一工業,心里實在憋屈。而有了電動汽車這個革命性商品,是中美依托目前勢強的科技公司奪回汽車產業利潤的良機。美國鬧歸鬧,在其他行業臉都不要的實施制裁,可是在發展電動汽車這方面,和咱是有共識的,抱團取暖的意圖十分明顯。今后電動汽車崛起,受益的將是動力電池、軟件、通訊、汽車公司(有產能但無品牌優勢),這些行業就是中美的強項,汽車產業利潤將從日德流向中美兜里。咱們可以把汽車行業從凈流出扭轉成凈流入。能賺錢,那就是爽,不拼命去干,那就是傻。
也許現在電動汽車還有不少缺陷,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中國一定能在汽車產業走出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