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領頭人:出身貧寒,靠電池發家,財富高達兩百多億
近年來,國產汽車發展穩定并趨于成熟,我們開始面臨燃油車轉變為新能源汽車的局面。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少人是看好比亞迪品牌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比亞迪能獲得現今的地位,離不開它的掌舵人王傳福。
出身貧寒、父母早逝的王傳福在成長過程中可謂是歷經艱辛,但有失必有得。成長的挫折磨練了他的意志,鍛煉了他的性情讓他比同齡人來得穩重,想得深遠。
在大學期間王傳福就開始專注于電池領域,而后發現電池領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1995年,王傳福從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辭職,和他的表哥呂向陽一起創立了比亞迪。不到兩年內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
在當時情況下,鋰離子電池是日本人的天下,要跟他們爭市場是很困難的事情。但王傳福始終堅守在這條道路上,不論事無巨細都走在一線。在他的努力下,比亞迪的規模不斷壯大。它的鋰離子電池供應占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還取代了日本電池企業的壟斷地位,成為第一流的電池生產商。
2002年7月比亞迪在香港主板上市后,王傳福在電池領域也算站穩了腳跟,被人譽為“電池大王”。隔年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競爭白熱化的汽車行業,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部。而一路支持王傳福不斷前進的因素是他對于技術的匱乏,沒有常人的恐懼,遇到困難的第一想法就是馬上著手去解決。
相對經驗豐富的汽車企業,剛成立比亞迪的王傳福十分明白自己的劣勢在哪里。對此他在人力資源的管理上更是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將勞動者轉換成創造者。自己動手制造生產設備,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走了一條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也正是他的這種大膽創新和不畏艱難的精神讓比亞迪比其他汽車企業發展得要好,在新能源到來的時代也走在領先的前列。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也許比亞迪想成為全球第一大商用車制造企業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拼搏24年的王傳福也憑借著比亞迪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8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中,王傳福以276億元財富排名第55位。從電池發家到新能源汽車,一直跟制造業死磕的王傳福不愧于他新能源汽車領頭人的稱號。他對比亞迪的期望是做下一個百年老店,并達到萬億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