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下一步如何發展,快來劃重點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鼓勵新能源汽車應用的舉措有哪些?充電樁、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布局有哪些考慮?《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最新出臺,上海將從增加高端純電動車型供給、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完善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支持政策等19個方面,推動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計劃提出,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是: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占全市汽車制造業產量35%以上。

在產業應用上,這一組數字值得關注:個人新增購置車輛中純電動汽車占比超過50%;公交汽車、巡游出租車、黨政機關公務車輛、中心城區載貨汽車、郵政用車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車,國有企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環衛車輛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80%;網約出租車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50%;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明顯提升,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總量突破1萬輛;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類加氫站超過70座,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市民關心的新一輪《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與上一輪政策有何不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介紹,將市民特別關注的免費專用牌照政策延續至2023年底,體現了上海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動綠色低碳出行的導向。與上一輪政策相比,《實施辦法》通過差異化安排,加大了對純電動汽車的支持力度。一是對在上海已經擁有一輛燃油汽車的個人用戶,再購買插電混動汽車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二是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介紹,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建成充電樁超過37萬個(車樁比約1.1:1),加氫站9座,為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提供了有力支撐。上海將全力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到2023年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近100座并建成運行超30座,2025年建成超過70座;產出規模約1000億元;推廣整車近10000輛)。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上,上海已累計開放測試道路達560公里,已向22家企業152輛車頒發了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資質,企業數量和牌照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上海將全面開放重點區域,創新示范場景。推動嘉定、臨港、奉賢和金橋區域進一步豐富測試和示范場景(嘉定三年實現460平方公里全域開放)。在示范應用基礎上,加快推動特定應用場景下載物、載人、物流、清掃等商業化應用率先突破,打造產業和經濟新增量。
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介紹,上海將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共充電模式;積極推廣智能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充電模式。2021年要完成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1萬個公共(含專用)充電樁和15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建設”。除應急營運車輛外,本市地面公交行業將于2025年基本實現新能源化。計劃更新新能源出租汽車2500輛,本市出租汽車行業將于2025年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個體工商戶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