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CEO承認目前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無法保持領先
界面新聞記者丨魏勇猛
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利弗·布魯姆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大眾汽車“目前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他表示,大眾汽車希望避免為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設定“烏托邦式”的目標,在激烈競爭環境下,能有超過10%的市場份額已然“非常可觀”。

2023年,大眾汽車整體交付量為924萬輛,同比增長12%。而全年在華累計交付量為323.6萬輛,同比增長僅為1.6%。與此同時,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8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
隨著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走高,以燃油車為基本盤的合資品牌份額受到侵蝕,他們正面臨本土品牌更為激烈的競爭。
在去年底的一場行業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大眾汽車的目標是要保持在華國際汽車制造商第一的地位,以及保持在中國市場排名前三。
在純電領域,2023年大眾在華純電動汽車全年共交付約19.18萬輛,同比增長23.2%,低于中國電動汽車市場37%的整體增速。
為了跟上中國同行的電動汽車發展節奏,大眾在華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和本土化合作。
去年7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向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雙方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品牌的電動車型,首款車型計劃于2026年上市。
在智能網聯領域,大眾旗下軟件公司CARIAD先后與地平線、中科創達成為合資公司,希望借助本土科技公司的力量加碼智能化研發,從而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的需求。
為了發掘潛力更大的入門級純電市場,大眾去年11月宣布,將在三年內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電動車平臺。從2026年起,大眾將以該平臺為基礎,開發專門為中國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的純電動車型。
大眾官方稱,該平臺的開發周期為36個月,較集團此前的平臺開發周期縮短了約三分之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主要承擔新平臺的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汽車集團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去年年底警告稱,在推出新車型之前,大眾汽車在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可能會下降。
另據媒體近日報道,德國總理朔爾茨有望于4月晚些時候訪問中國,預計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等多家德國企業高管將與他一同前往。報道稱,德國總理在進行重大外訪時通常都會有高級商務代表團隨行,此次出訪的高管名單凸顯了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對于德國工業來說,中國仍然極為重要,尤其是汽車制造商。他們與本土合作伙伴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運營著多家合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