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平價,歐洲開“卷”電動小車
近日,瑞銀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由于歐洲利率位于高位且經濟增長放緩,該機構將2024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5%下調至15%。這份報告指出,由于整體車市的不確定性以及家庭購買力降級制約了歐洲家庭的汽車消費能力,越來越多的客戶都期待能有更多價格更低的入門級電動車型。為此,Stellantis、雷諾、大眾、現代汽車、特斯拉等跨國車企都計劃針對這一細分市場推出平價電動車型,歐洲市場將出現一波平均售價在2.5萬歐元的電動小車浪潮。目前,歐洲市面上的電動汽車均價在3.5萬歐元以上,讓不少歐洲工薪家庭望而卻步。
電車需求放緩 亟需平價車型
據外媒報道,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后,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增速開始放緩。近來,包括特斯拉、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在內的跨國車企都發出警告稱,高利率和市場低迷打擊了消費者的購車積極性。此前,大眾汽車集團董事長奧博穆表示,由于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低于預期,大眾汽車暫時不會就第四家動力電池工廠的選址作出決定。據悉,目前大眾汽車在歐洲的電動汽車訂單從去年的30萬輛降至如今的15萬輛。
一項市場研究表明,導致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增長放緩的原因,除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消費者對于現在市面上的電動汽車在安全性、續駛里程和價格方面也存在疑慮,他們都在等待價格更加合理的電動汽車。英國汽車在線交易平臺Auto Trader指出,當前,英國新款電動汽車的平均售價要比同級燃油車高33%左右。
長期以來,批評人士一直警告稱,缺乏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最終將阻礙這一市場銷量快速增長。JATO Dynamics研究機構分析師費利佩·穆尼奧斯在談到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銷售放緩時稱,只要沒有更便宜的電動汽車可供選擇,需求就會持續低迷。
“卷價格” 2.5萬歐元決勝負
正是意識到了歐洲消費者對于平價電動汽車的迫切需求,眾多跨國車企都開始展開產品攻勢,紛紛計劃推出售價在2萬~3萬歐元左右的A級電動車型。
其中,Stellantis集團已經做好了準備。旗下品牌雪鐵龍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生產新款e-C3車型,并在第二季度開始交付。去年10月,雪鐵龍方面曾表示,將以23300歐元的起售價銷售這款小型電動掀背車。據悉,新款e-C3基于Stellantis集團旗下Smart Car平臺打造,配裝44kWh的磷酸鐵鋰電池。此外,雪鐵龍還計劃在2025年初推出e-C3車型的城市版本,續駛里程為200公里,起售價為19990歐元。
Stellantis集團旗下另一大品牌菲亞特計劃于2024年7月推出一款設計靈感來自菲亞特Panda的電動小車,該車起售價將不到2.5萬歐元。這款車也將基于Smart Car平臺打造,預計將在塞爾維亞生產。菲亞特品牌首席執行官奧利維爾·弗朗索瓦此前曾表示,市場上確實需要更多“價格合理的電動車型”,菲亞特這款車與雪鐵龍e-C3共用平臺,有望形成協同效應。
近日,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透露,雷諾品牌將在2024年日內瓦車展上發布量產版雷諾5小型電動車。據官方介紹,雷諾5小型電動車量產版起售價約為2.5萬歐元,續駛里程達400公里,并配備Reno新一代信息娛樂系統。據悉,雷諾5小型車曾于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在歐洲市場熱銷,累計銷量超過800萬輛。此外,雷諾還將在2026年推出新款Twingo電動車型,這是一款專為城市出行設計的高效環保的小型車,屆時其售價將低于2萬歐元。這兩款車都是雷諾新成立的Ampere電動汽車公司的重要產品,德·梅奧表示,Ampere將“在歐洲實現電動車的平民化”。
現代汽車歐洲公司營銷總監霍夫曼此前也曾透露,現代汽車正計劃在歐洲推出一款經濟實惠的入門級電動小車,售價將在2萬歐元左右;起亞汽車也可能會推出相應的版本。
轉向磷酸鐵鋰 電池成本下降
不過,上述跨國車企在未來2~3年內推出的入門級電動車型,將迎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日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透露,公司正在開發的2.5萬美元低價電動新車研發工作已經取得顯著進展,并將進行大批量生產。今年4月,特斯拉發布其可持續性新能源發展“宏圖計劃”第三篇章,其中就“劇透”了這款入門級電動車型的相關信息:這款車型將廣泛采用車身一體化壓鑄技術,配裝53kWh的磷酸鐵鋰電池,以降低成本。
大眾在今年3月發布了全新ID.2all概念車,新車基于大眾MEB Entry前驅平臺打造。據悉,新車將于2025年正式量產,在歐洲地區起售價或將低于2.5萬歐元。量產版車型將會配裝磷酸鐵鋰電池,續駛里程可以達到450公里。此外,大眾還計劃打造一款售價僅2萬歐元的純電小車。奧博穆近日透露,大眾集團尚未就生產2萬歐元的平價電動車型作出決定,但他相信能在2025~2030年間實現這一目標。奧博穆表示,降低電動汽車售價的關鍵在于降低電池成本。
眾所周知,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電池占整車成本高達60%。而平價電動車型熱潮的背后,是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和不斷優化的性能。相比傳統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的原材料更易獲取,因此在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戰”打得好不熱鬧,而磷酸鐵鋰電池成為車企掀起這一輪“價格戰”的關鍵所在。除了成本方面更具優勢,磷酸鐵鋰電池在續駛里程和充電效率方面的改進,也使得其越來越受到眾多車企的青睞。
前不久,Stellantis與寧德時代簽署諒解備忘錄,寧德時代將在歐洲當地向Stellantis供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和模組,而且雙方正探討以對等模式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的可能性。Stellantis方面表示,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具有壽命長和穩定性高的特點,有助于其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經久耐用且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范圍涵蓋B級到C級區間的轎車、跨界車和SUV。
韓國SNE Research市場研究公司近日指出,隨著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速趨緩,相比性能,成本如今成為首要競爭力。因此,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商都將目光轉向了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磷酸鐵鋰電池,就連一直專注于高鎳三元電池的韓國電池企業也公布了磷酸鐵鋰、高電壓中鎳等電池的發展路線圖。
應對來自中國對手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跨國車企之所以扎堆推平價電動車型,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歐洲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
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在歐洲售出的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8%,并有可能在2025年達到15%;市占率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中國電動車型相較歐洲車型存在大約20%左右的價格優勢。為此,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啟動一項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擴張。
歐盟委員會此舉,凸顯了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不斷加速的今天,歐洲在全球汽車產業競爭中的焦慮。在燃油車時代,歐洲傳統車企在全球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隨著電動汽車逐漸普及,特斯拉以及中國汽車品牌日益崛起,傳統跨國車企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JATO Dynamics研究機構的一項統計,自2015年以來,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從4.9萬歐元上漲至5.6萬歐元,美國從5.3萬歐元上漲至6.4萬歐元,而中國從6.7萬歐元下降至3.2萬歐元。的確,中國電動汽車的價格優勢明顯,但這一優勢主要來自產業層面,因為中國建立了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動力電池為例,目前全球裝機量前十名的企業中,中國就獨占6席。正是由于在“三電”領域建立起了龐大的產業鏈集群,中國車企的成本優勢顯著領先歐洲企業。瑞士銀行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中國生產的大眾ID.系列車型,被經銷商平行出口到歐洲后,即便加上運費和關稅,也比歐洲當地生產的大眾ID.系列車型售價要低1/3。
可見,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不僅為歐洲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而且也促使當地車企在自身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方面下功夫,最終受益的還是當地消費者,并助力歐洲城市交通加快向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