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萬臺!比亞迪新能車大賣!比亞迪港股大漲,新能源車迎第二春
9.3萬臺!比亞迪1月賣車超蔚小理外加哪吒全部銷量一倍以上!比亞迪港股大漲7%!巴菲特有眼光!新能源汽車迎第二春!
比亞迪交出靚麗成績單!
2022年港股開盤前一天,比亞迪公布了1月份新能源車產量和銷量。
數據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1月產量達 91736 輛,去年同期為 22393 輛,同比增長 309.66%;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93168 輛,上年同期為 20178 輛,同比增長 361.73%。可謂是產銷兩旺!

其中,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達 46540 輛,同比增長 760.58%。
2021年全年,比亞迪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 604783 輛,同比增長 218.3%;2021 年累計新能源汽車產量 607119 輛,同比增長 219.76%!
受此消息刺激,比亞迪港股當日大漲超過7%,當然造車新勢力也都漲勢喜人!,理想汽車上漲12.58%,小鵬汽車漲11.21%!
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
1月交付量方面,小鵬汽車交付12922輛,同比增長115%,連續五個月交付破萬;
理想汽車1月交付12268輛,同比增長128.1%;

哪吒汽車交付11009輛,同比增長402%,連續3個月單月交付量破萬;
蔚來汽車交付9652輛,同比增長33.6%;
零跑汽車交付達8085輛,同比增長434%,實現交付量連續十月同比增長超200%。
--帶頭大哥特斯拉的成績單
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生產了超過30.5萬輛汽車,交付了超過30.8萬輛汽車。2021年全年交付超過93.6萬輛,為往年之最。
各大車企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態度各有不同
在全球對碳中和的共識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加上中、歐、美等主要汽車消費市場將陸續實施碳交易制度,也即我們所理解的碳稅。燃油車上路將面臨更大的成本。而2021年下半年以來,石油價格持續攀升,也讓燃油車將加速向電動車方向演進。
目前各主要車企都提出了路線圖計劃:
瑪莎拉蒂:從2019年開始只生產純電動和混動車型;
捷豹:2025年開始,生產的汽車將全部是電動車;
長安:將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
北汽:2025年在全國停止產銷自主品牌燃油車;
日產:2025年后日產將不在中國提供純燃油車;
海馬汽車:將在2025年全面實現電動化;
賓利:宣布2025年實現電動化;
阿斯頓馬丁:2025年左右所有車型都將實現電動化;
奧迪:2026年后不再生產汽油轎車和柴油車;
福特:2026年歐洲市場不再銷售傳統燃油車;
大眾:2030年前停售燃油車;
沃爾沃:2030年停售燃油車;
馬自達:2030年實現完全電動化;
MINI:2030年變成完全電動化品牌;
通用:2035年將停售燃油車;
奔馳:2039年停售燃油車;
本田:2040年將停售燃油車;
比亞迪:2040年前停售燃油車;
不過有意思的是,我們并沒有在這個名單上看到豐田的名字。想想也能理解,越是在傳統燃油車上取得過輝煌成績的車企,越能割舍這個包袱。
別忘了,正是豐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成為新能源車的代表。要以豐田的實力,從混合動力轉向純電并不難,但豐田一直不看好純電。

而且豐田也是特斯拉的早期投資者,但認為特斯拉股價虛高,在2017年之前就拋售了特斯拉的全部股份。
更不用說柯達作為數碼相機的發明者,錯過了數碼時代,索尼錯過MP3,微軟錯過移動互聯網,諾基亞錯過智能手機這些經典案例了。
而新能源車顯然對于特斯拉和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簡直就是從天而降的一個大機會,完全沒有歷史包袱,甚至可以利用自己原來就有的互聯網思維進入這個全新領域。
新能源車的挑戰與未來
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去年12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2.6%,2021年全年滲透率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
乘聯會最新預測還稱,隨著新能源產業鏈的規模翻倍提升,降成本能力提升,由此預期2022年年末的新能源車增量很強。2022年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2%左右。
而在十四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25%,顯然這個數字如期達成問題并不大。
雖然目前也面臨著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及新能源上游產品價格提升等不利因素。但隨著造車規模的越來越大,消化上游成本傳導問題不大。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本身的品質不斷在提升,產品性能與傳統汽車相比更勝一籌,加上充電樁和換電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購買新能源車的人也將會越來越多。
而且隨著智能車聯網的不斷推進,未來的汽車將全部實現智能化,而智能車的最佳演進路線就是從新能源車再升級!
以此觀之,未來的新能源車市場將加速往智能車方向升華,未來仍有無限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