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數字告訴你,東風有多拼
東風公司“十三五”期間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綜述
(記者 龍霏)2月25日召開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靠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作為中央企業,東風公司始終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用真情與擔當,在西藏、新疆、廣西、湖北等各個脫貧攻堅戰場上,奮力書寫山鄉巨變的“東風故事”。
僅“十三五”期間,東風公司就投入扶貧資金超1.2億元,投入消費扶貧資金9000余萬元,先后派出掛職扶貧干部19名,實施扶貧項目129項,帶動就業3萬余人,培訓基層技術人員2146人。截至2020年5月,東風公司幫扶的4省(區)8縣市全部脫貧摘帽。
超1.2億元打造“扶貧套餐”,扶貧“輸血”更“造血”
對癥下藥,扶貧才能扶到“點上根上”。
為實現群眾需求與扶貧項目的精準對接,東風公司對受援地區地理氣候、自然條件、產業發展現狀、貧困人口致貧原因等進行精準分析,將“輸血”扶貧和“造血”扶貧有機融合,為幫扶地區量身打造“扶貧套餐”。
“十三五”期間,東風公司累計投入資金超1.2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29項,充分發揮受援地資源優勢,助力當地居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
新疆柯坪縣土質、氣候適合黃杏生長,是有名的“黃杏之鄉”。為幫助農戶發揮好當地黃杏品牌優勢,促進黃杏產業增產增效,2019年和2020年,東風公司投資307萬元,分兩期實施“東風杏花谷”項目,在蘇巴什水庫河谷上游地帶種植了145畝15000余顆杏樹。村民不僅可以通過成熟的水果獲得收益,還可以開展促進林果業、旅游業發展的綜合產業項目。
祖熱古麗·圖尼亞孜是柯坪縣蓋孜力克鎮色熱克托格熱克村農民,她家的25畝黃杏喜獲豐收。“種植黃杏一年能給我們家帶來1.5萬元收入。”祖熱古麗·圖尼亞孜很是開心。她說,以后要好好管理杏園,努力提高家庭收入,讓黃杏成為她家的致富產業。
對于有創業能力的貧困戶,東風公司則積極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困難,實現抱團脫貧。在廣西馬山縣立星村,“扶貧套餐”推動當地建立了3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還引進了兩家大型龍頭企業和一個扶貧車間。當地村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通過入股加入合作社、就近到龍頭企業和扶貧車間務工等形式,紛紛實現脫貧。
覃柳京便是積極入股合作社的立星村村民之一。她家在2016年已實現脫貧,覃柳京便把目標瞄準了“小康生活”。“東風來到立星村這幾年,為我們做了許多實事好事。”覃柳京感慨道,“脫貧了,我希望未來的生活能更好。”
在十堰房縣五臺鄉金牛寺村,東風公司因地制宜支持當地發展林業、茶葉產業后,又支持該村發展黑山羊產業,擴大土雞土豬的養殖規模,帶來山泉水產業扶貧項目。2018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3戶545人全部脫貧,2019年村集體收入超過12萬元。
通過打造“扶貧套餐”,東風公司為貧困人群量身提供“菜單式”服務,使脫貧途徑更廣、脫貧形式更多、脫貧效果更好,實現立體化、全方位精準扶貧。
19名扶貧干部一任接著一任干,助村民“富口袋”更“富腦袋”
“在東風南方汽車維修技師班,我們可以享受到免費、優質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資源。我將珍惜時光、練好本領,成長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提及東風公司,東風南方汽車維修技師班(馬山班)學生黃倩才滿懷感激。
2020年9月16日,以“就近免費入學、直通央企就業、穩固家庭脫貧”為辦班特色的東風南方汽車維修技師班(馬山班),在廣西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開班。在這里,黃倩才將和其他3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孩子一起接受汽車維修專業定向培養,3年畢業后,全部推薦至東風南方各地汽車專營店就業。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歷年來,東風公司十分重視賦予貧困地區群眾自力更生、自我發力的能力,一直把智、志雙扶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
為強有力推進扶貧措施落實落地,東風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多次深入扶貧地區考察調研,切實幫助解決扶貧困難問題。“十三五”期間,東風公司先后派出19名扶貧干部,在幫扶地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一個個惠及民生的產業項目落地實施,幫助村民“富口袋”更“富腦袋”。
在馬山縣立星村,流傳著東風“四培工程”鋪就致富幸福路的感人故事。
東風扶貧干部抵達馬山后,了解到當地的實際情況:這里沒有支柱產業幫助農戶致富,也沒有產業致富的“榜樣”可供大家效仿、學習。
東風扶貧干部決定,借鑒東風黨建“法寶”——“雙培工程”,結合當地貧困實際,將其內涵進行延伸、豐富,拓展為“四培工程”,即“把貧困戶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兩委成員”。
在這個過程中,東風扶貧干部了解到立星村青年覃慶財有擺脫貧困的強烈愿望后,主動上門跟他取得聯系,并為其規劃了“養蠶”的致富路。
在東風扶貧干部幫助下,覃慶財到一些專業養蠶基地交流、學習,學到了成熟的養殖技術。短短四年間,覃慶財完成了由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種桑養蠶大戶、致富帶頭人、黨員、村委兩委成員的快速成長和蛻變。
為提升幫扶地脫貧內生動力,東風扶貧干部還努力探索汽車職業技術教育與扶貧工作的契合點,創新推進“教育+就業”模式,通過扶貧定向班與當地職業技術學校進行聯合辦學,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實現“零費用入學”。
在西藏,東風援建昌都職業技術學校汽車維修實訓教室,在硬件建設、師資培訓、學生實習等方面提供支持;
在馬山,東風舉辦東風南方汽車維修技師班;
在舟曲,東風援建舟曲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捐贈教學車輛和教學設備;
在房縣,東風與房縣政府、東風南方、湖北東風技師學院聯合舉辦汽車維修定向班;
……
這些措施幫助東風幫扶地學子接受職業教育學習,幫助他們學習汽車維修技能,以通過就業實現脫貧。
湖北房縣的貧困學生陳飛飛和黃倩才一樣“幸運”。在東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他于2017年9月份正式進入汽車維修定向班學習。這里不僅學雜費全免,他每月還能領到企業發放的生活費。畢業后,陳飛飛將憑借所學技能走上工作崗位,進一步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同時,東風公司還采取“送出去學”的方式,與國務院致富帶頭人(蓉中)培訓基地聯合辦學,從幫扶地區選派致富帶頭人到沿海地區接受培訓,幫助他們提升創業能力,通過培育本土化的企業家帶動群眾就業。
在幫扶工作中,東風公司選派的扶貧干部扎根基層,以村為家,走村串戶吃透村情,轉變貧困群眾思想觀念,讓貧困群眾全面、充分了解政策,看到奔小康的希望,積極主動自我脫貧,真正鏟除“窮根”。
8縣市如期脫貧摘帽,鄉村振興再獻“東風力量”
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東風公司在努力推進幫扶地區產業、基建、教育等領域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模式。
在企業內部,東風公司每年定期舉辦精準扶貧農副產品展銷會、開展扶貧縣農特產品進食堂上餐桌專項推介會、設立愛心消費扶貧專區,將定點扶貧地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在全集團推廣。近些年來,從扶貧點采買、團購農特產品,已經延伸到東風公司員工的日常生活中,慢慢變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了全員廣泛參與脫貧攻堅的氛圍。
為支持消費扶貧,東風公司在央企中率先搭建電商扶貧平臺,并積極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央企扶貧館和央企消費扶貧平臺等,充分利用“互聯網+”積極為受援地區農副產品銷售開辟新渠道。
直播帶貨興起后,東風公司又積極參與“百縣百品央字號——‘三區三州’電商扶貧日”“520責任購物節”“責任云周末HIGH購”等各種直播帶貨活動,多方聯動,宣傳東風扶貧地區農特產品。
在“百縣百品央字號——‘三區三州’電商扶貧日”直播帶貨活動中,東風公司扶貧辦副主任劉鵬與主持人春妮搭檔出境,讓直播間變身“云廚房”。當天的直播實現交易額1130萬元。
為推廣扶貧地區特色產品,東風公司還積極發動員工和供應商、經銷商等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參與到消費扶貧工作中,構建多方共同參與的東風全價值鏈扶貧體系,凝聚企業、社會和個人力量形成幫扶合力,實現扶貧產品走進東風食堂,走向東風人的餐桌,走進各經銷商4S店。
在東風公司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下,近三年來,東風公司消費扶貧金額成倍增態勢:由2018年的527萬元,到2019年的1661萬元,再到2020年的6800萬元。
結合自身所長,做到精準扶貧、特色扶貧,扶貧效果才能長久。東風公司將自身優勢與扶貧項目緊密結合,在拓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路的同時,幫助農戶打通產供銷鏈條,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帶動3萬名貧困地區群眾就業。
自脫貧攻堅“沖鋒號”吹響以來,東風公司針對幫扶地區的特點,圍繞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黨建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一個個惠及民生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落地見效,把黨的好政策送到貧困地區百姓的身邊。
憑借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杰出表現,2019年、2020年,東風公司連續獲得中國社科院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頒發的“精準扶貧獎”,開展精準扶貧的案例入選《中央企業精準扶貧優秀案例》《中國企業扶貧研究報告(2020)》藍皮書,并入選由國務院扶貧辦牽頭評選的中國扶貧50佳案例,東風公司扶貧辦副主任劉鵬獲評“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目前,東風公司承擔扶貧任務的湖北房縣、興山縣、恩施市、五峰縣以及新疆柯坪縣,廣西馬山縣,西藏貢覺縣、江達縣共四省(區)8個縣(市)已全部如期脫貧摘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勝利時刻,也是再出發的時候。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東風人必將勠力同心、頑強奮戰,持續貢獻“東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