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所需即研發所向——東風凱普特e星誕生記
研發人員對車輛進行集中檢驗 記者 周惠明/攝
檢測車輛智能控制系統 記者 周惠明/攝
研發人員在E-Test平臺上進行測試 記者 周惠明/攝
【編者按】任何時候,產品都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以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為導向,研發和投放滿足市場需要、解決客戶實際問題、經得起市場和客戶檢驗的產品,永遠都是企業的核心課題。在攻堅年度目標的決勝時刻,本報“百日攻堅 記者蹲點”專欄走進研發一線,呈現東風研發人立足市場和客戶需求,傾力研發適銷對路產品的故事和風采,敬請關注。
今年金秋時節,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新品——東風凱普特e星正式上市,與東風凱普特星云一道,共同開啟東風輕型車智慧物流新時代。
上市當天,東風凱普特e星就贏得國內大型物流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關注和青睞,順豐速運集團、深圳國金泛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四川中電啟明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紛紛與東風汽車股份簽訂合作協議,向東風凱普特e星伸出橄欖枝。
東風凱普特e星定位為全新一代正向開發的綠色智能城配專家,這款純電輕卡為何能迅速贏得客戶青睞?它能為客戶創造怎樣的價值?日前,記者走進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探秘東風凱普特e星誕生的幕后故事。
4個月市場調研 研發直擊市場痛點
上午8時許,記者來到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F樓,這里是東風凱普特e星研發團隊辦公地,也是智能網聯室、電器試驗室等重要試驗室所在地,研發試驗人員行走其間,一片忙碌景象。
東風凱普特e星是東風汽車股份首款正向開發的輕卡產品,也是實現東風汽車股份“163倍增計劃”的戰略性產品,面向未來市場,它必須有其前瞻性。用戶需要什么?純電輕卡發展趨勢如何?怎樣預見和滿足未來法規需求?都是研發團隊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與以往在燃油車基礎上改款不同,凱普特e星基于正向開發,無論是底盤、駕駛室,還是外觀內飾、電器件等,都是全新設計,挑戰性極高。”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副院長、凱普特e星產品設計師尹思維介紹。
2018年5月,東風凱普特e星立項后,項目團隊立即前往深圳、成都、西安等地,展開長達4個月的市場調研。
事實上,運營方、承租方、用戶這三者對車輛的關注點各不相同。運營方風險管控意識強,需要車輛搭載相應的網聯措施,比如遠程數據刷寫、遠程鎖車等;承租方會對司機駕駛行為等進行監管,車輛要配備疲勞駕駛提醒、駕駛狀態監控等功能;而真正的用戶,則更關注車輛的安全性和操控性,比如電池續航里程、操作界面設計等。
“近年來,輕卡司機呈年輕化趨勢,不少‘90后’也加入司機隊伍,他們對車輛外觀內飾、座椅舒適性等有更高要求。項目團隊要同時滿足各方不同需求,挑戰性極高。”尹思維說,根據調研結果以及對市場的研判,團隊決定以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經濟性為核心進行重點攻關,打造全新一代綠色智能城配專家。
打造“五星級”用車體驗 全面滿足客戶需求
目標確定后,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組建了一支由150多人組成的專職研發團隊,對凱普特e星進行全新設計開發。
“在車輛開發過程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索市場主體對凱普特e星的不同需求,客戶需求點就是我們研發的出發點。”東風凱普特e星主任設計師吳朝介紹,“團隊大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讓車輛數據系統、動力系統等更加人性化,也更加符合純電輕卡未來發展趨勢。”
其中,最難的當屬整車輕量化設計。隨著國家排放法規和市場對車輛性能需求的升級,整車輕量化要求也隨之提高,就純電輕卡而言,車身重量將直接影響車輛續航里程和載貨量。
“車輛每減重1公斤,用戶就能多拉1公斤,電池就能多跑幾公里。”試驗部CAE與NVH分析科副科長李浩亮說,“但減哪里,如何減,卻需要慎重考慮。”
為了給用戶創造更大價值,項目團隊在預研階段就對車輛進行全流程規劃,在可靠性和輕量化上,對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各個擊破。
李浩亮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拿電池框來說,傳統設計采用管梁構造,既無美感,又笨重,單個電池框重達51公斤,整車配備2個,總計102公斤。在設計凱普特e星時,項目團隊靈活運用拓撲原理,對電池框結構進行優化,同時改管型材料為沖壓件,使電池框成功減重一半以上,結構強度也顯著提高。
項目團隊還對車輛減震器、多合一控制器支架等進行拓撲優化。同時,用高強度鋼、復合材料、鋁鎂合金等先進材料替代部分普通鋼和鐵質材料,使東風凱普特e星整體減重300多公斤,載荷增加30%。
“在ECO模式(經濟駕駛模式),東風凱普特e星可擁有更長續航,每月多跑1000公里,標準模式下也能享受充沛動力。”李浩亮說。
在凱普特e星駕駛室內,記者感受到更多來自設計人員的暖心關懷。車輛儀表盤由兩塊12.3寸液晶顯示屏并排而成,除常規的音樂、藍牙、FM等功能外,還可手機一鍵投屏、顯示倒車影像等,新潮又實用。三個并排的座椅舒適平坦,駕乘人員可平躺休息,中間座椅放倒后可當杯托和儲物盒使用;中置儲物盒集成了手機無線充電功能,省去插拔充電線的繁瑣……置身其中,擁有轎車級的享受。
另外,項目團隊還攜手國內頂尖供應商,在車輛安全性方面進行重點開發。信息安全方面,凱普特e星搭載“端、管、云”整體防護安全通信體系,可實時跟蹤車輛位置,同時保障數據安全有效。電池安全上,采用高強度電池保護格柵,不僅可以有效抵御撞擊,即便車輛連續涉水24小時,也不會出現漏液、漏電情況。制動安全方面,全系車型配備車身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坡道輔助系統、電子駐車操作系統等智能輔助制動系統。此外,還兼具駕駛員疲勞提醒、盲區監測、前防撞預警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為用戶打造“五星級”安全體驗。
成功的開發設計 為產品迭代打下基礎
東風凱普特e星以客戶為中心,構建新一代純電動智慧物流車開發平臺,但面對一眾新功能、新設計,如何充分驗證其可靠性?
在吳朝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于F樓1層的電器試驗室。位于實驗室左邊的,正是商品研發院首次搭建,專用于凱普特e星新開發電器件功能驗證的E-Test電器系統檢測平臺。
該平臺形似一臺裸露的車架,各式線束、零部件按實車設計遍布其間。“在開發階段,試驗人員即可對電器件進行提前驗證,縮短實車驗證風險和流程。”吳朝介紹,從去年8月到今年4月底,項目團隊在E-Test平臺上成功關閉問題70余項,為實車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秉承“向客戶而生”的品質理念,2019年,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響應新國標要求,在國內優先建立并啟動了控制器開發HIL(硬件在環仿真)試驗室,可不受場地、氣候和環境限制,對車輛進行全工況仿真模擬,全面檢測控制器響應能力,保證整車性能驗證不留死角。
“作為今后五至十年的戰略車型,我們對凱普特e星的品質高度重視。”智能網聯部責任設計師楊澤林介紹,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品質體驗,在車型開發過程中,東風汽車股份還首次引入“新能源汽車三電實物臺架試驗”,以確保極端環境下三電系統的可靠性。
該試驗項目原計劃于今年年初進行,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研發試驗工作幾乎停滯不前。為保證在項目SOP節點前完成試驗工作,復工后,項目團隊緊急聯系重慶中汽研協調試驗。
楊澤林回憶,那段時間,團隊相關負責成員幾乎都是白天黑夜連軸轉,一邊要協調供應商全力配合,保障零部件加快供應;一邊按相關規定,在半個月內完成了所有招投標流程和文件調撥。“最忙的時候每天要跟四十多人對接。”楊澤林說。
在多方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最終試驗順利完成,凱普特e星上隱藏的少量問題點也得以充分暴露。“8月30日前,項目團隊將所有問題解決并關閉,確保其不會在量產車上再發。”楊澤林說,“經過重慶中汽研這種國家級認證單位的檢驗,我們對東風凱普特e星的質量也更加有信心!”
目前,東風汽車股份商品研發院也在嘗試建立自己的三電聯調試驗室,為后續車輛品質提供更強大的保障和動力。
“我們希望和用戶建立一種合作伙伴關系,為用戶帶來更多利潤,同時也助力東風輕型車品牌力提升。”尹思維說,“凱普特e星的開發設計,讓東風汽車股份新能源試驗檢測手段,以及人員技術水平都得到大幅提升,也為今后智能網聯技術的開發運用打下堅實基礎。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圍繞‘五化’趨勢,在新能源輕卡領域尋求更高突破,迭代出更好的產品。”(記者 周惠明 通訊員 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