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企找比亞迪合作,國內同行不相信,王傳福:落后久了很正常
早在2007年時,比亞迪老板王傳福對著媒體曾許下兩個愿望,第一個愿望是:要將比亞迪在2015年前,做成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但實際上王傳福直到最近才實現這個夢想,足足多等了6年。
如今,比亞迪A股加港股市值已超9000億元,是長城汽車市值的1.5倍,是上汽集團市值的3.5倍,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東風汽車市值的63倍。之所以說比亞迪直到最近才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是因為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車異軍突起,市值超過了8000億,成為了當時的“國產汽車霸主”。雖然不到1年的時間,恒大汽車的市值已經跌至不到400億元,但卻將王傳福的第一個夢想整整拖后了一年。
那么,王傳福的第二個愿望是什么呢?
一、不進口!走出自己的路子
曾幾何時,提起買車,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日本車。原因很簡單:省油、發動機好、質量可靠,后來德系車進入中國后,奧迪、奔馳、寶馬又成了中產階層的標配。與外國車相對應的,是國產車因小毛病多、性能差、外觀山寨等問題被國人所詬病。幾年前格力電器創始人董明珠就曾表達過對國產車太粗糙的失望。可以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國產車都不是國人的首選。而如今國人的態度卻180°大轉彎。
根據國內乘用車10月份銷售數據統計,比亞迪秦PLUS作為唯一的非合資車型躋身汽車銷量前10名。同時,比亞迪也從今年5月開始,力壓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蟬聯國內新能源車用車的銷量冠軍。如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車企,正在打破日德車企對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壟斷,很多網友都說:如果買車,首選比亞迪。那么,在國內勢不可擋的比亞迪,能否沖出國內,走向世界呢?
這便是王傳福當初的第二個夢想——要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的車企。
二、比亞迪能否走向全球第一?
2003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供應商的比亞迪,在其創始人王傳福的帶領下,開始進軍汽車領域。這在當時,并不是一件讓所有投資人都看好的生意。因為在收購秦川汽車以前,比亞迪和王傳福本人都幾乎沒有任何汽車行業的經驗,和幾年前恒大地產的許家印成立恒大汽車很相似。再加上當時國產汽車制造基礎薄弱、國外汽車的技術壟斷又十分嚴重,而且消費者對國產車的認可度又不理想,自研汽車在當時可謂舉步維艱。
但這并沒有讓王傳福知難而退,相反,廣闊空間,大有可為,這更加堅定了王傳福對國產電動車前進的展望。技術出身的王傳福采取了與其他國產車生產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不依賴從國外進口的技術和零部件,而是借鑒國內外優秀的車輛設計成果和思想,博采眾長,并加入了中國文化元素,走出一條屬于比亞迪自己的發展道路!
時間最終證明了王傳福的這項決策是正確的。
2008年,比亞迪在經歷了緩慢的技術自研時期以及經驗積累后,成功建立了從發動機到零部件以及車輛制造各個環節都屬于自己的生產線。這讓比亞迪第一次擁有了打破汽車行業技術壟斷的能力。
11年后,堅持自研的比亞迪在燃油技術上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新2.0T發動機點火成功,從此國產汽車終于擁有了一款高達38%熱效率的“中國心”,這讓中國制造再次震驚世界,并躋身于世界一流水準。
三、以電代油,開辟新能源車輛市場
相較于在傳統燃油汽車領域的投資和研發以外,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投入比亞迪更是全力以赴。早在2003年,比亞迪就開始提前布局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自研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比亞迪早期是以電池行業起家的,對于電力汽車的核心部件擁有豐富的制造經驗。另一方面是其看到了電力汽車環保、低噪音、經濟、易保養的優點并認為這種新能源汽車終有一天會取代傳統的燃油車輛。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2008年12月,比亞迪第一款不依賴于專業固定充電樁的雙模電動車F3DM出現了。這是比亞迪制造的第一臺新能源汽車。它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鐵電池技術,可以進行4000次的充放電操作,而且能夠加裝太陽能充電技術。
F3DM在深圳一經上市,就迅速吸引了國內外同行業者和消費者的眼光,并獲得了成績不菲的銷售業績。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國外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還未起步。第一次嘗試取得的成績,除了給比亞迪帶來經濟上的收入外,也增強了王傳福在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的信心。從此比亞迪的工程師們更加專注于混合動力與純電力兩條研發路線的發展。
6年后,比亞迪秦就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冠軍,而且占據當年92%的新能源市場。不僅于此,比亞迪還在電動轎車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產品類型,其業務涉及電力大巴、 電力出租以及叉車甚至物流車等多種車型,一時間獨占鰲頭,風頭一時無兩。
在牢牢占據了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位置的同時,比亞迪也開始進軍國外市場。
四、比亞迪進軍海外市場
此前一位比亞迪的高管曾說:比亞迪是唯一成功進入美國、日國、韓國,甚至歐洲等國主流市場的中國車企。而且,比亞迪出口的汽車同樣都是“中文按鍵”,拒絕國內外“雙標”。
2015年,比亞迪獲得了墨西哥的未來能源大獎,由其開發出的S6,S7等多款進出口車輛,在2016年創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的佳績,其銷量遠超特斯拉、寶馬、日產等國外知名品牌。
另外,在比亞迪自研精神的引領下,比亞迪新能源公交也異軍突起,截止到2021年,比亞迪電力公交已經遍布全球6大州,涉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比亞迪的成功甚至讓一向備受好評、高高在上的日本汽車制造商也來尋求合作了。
2019年,日本豐田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并由比亞迪擔任技術支持。對此,國內外制造商一片嘩然,而擔任比亞迪董事長的王傳福卻坦然一笑說道:“我們落后歐美太久了,現在領先他們一點,很多人還不習慣。”也正是在堅持自研的道路上,比亞迪最終創下了12項全球之最和9項中國之最的好成績,并成功詮釋了一條由基礎薄弱到亦步亦趨,自立自強的拼搏之道。如今,比亞迪更是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擁有自主生產電池、電機、電控系統能力的汽車公司。
根據數據統計,全球頂級的47家車企總市值為2.9萬億美元,比亞迪以1310.63億美元排名第5,排在第一的是特斯拉,市值為1.059萬億美元,超過比亞迪9000億美元。王傳福距離“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的夢想,還需要再造7個比亞迪。
五、結語
中國的汽車產業自誕生之日起,就背負著民族工業振興的重任。近年來,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更是走進了每個家庭。家家戶戶出門有車,也已經成為民眾生活縮影的一部分。其實早在2009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生產和消費國,但產銷量第一并沒有促使我們成為汽車強國。
相反,發展了70年,國產汽車銷量的大頭仍被合資公司掌控。而要彌補這個差距就需要不斷地自研自強,在這方面,比亞迪的成功給國產車樹立了典范。其實,王傳福“成為世界第一”的夢想,也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夢想,未來,中國不但要成為“世界汽車大國”,更要成為“世界汽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