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激蕩五十年
1973年4月22日,東風共青團正式成立。以此為起點,中國汽車工業多了一支年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
青春激蕩五十年,東風共青團組織始終伴隨著東風事業前進發展。一代又一代東風青年,跟黨奮斗,與企同心,沖鋒在東風創業、建設、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最前列,在促進東風發展、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實踐中建功立業。
今天,當我們回望東風五十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看到的正是一代代東風青年艱苦創業、改革進取、激情跨越的奮斗史。走過半個世紀,老一輩的創舉與新一代的奮斗,在東風發展的歷史畫卷上交相輝映。
與東風共生
二汽的團組織,伴隨著二汽建設而誕生。
1966年6月,早在選廠址階段,二汽的第一個團支部——東風機械廠籌備處團支部就成立了。
1969年以后,隨著二汽大規模建設的展開,在黨和國家的召喚下,懷著“打中國汽車工業翻身仗”的夢想,成千上萬名有志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奔赴十堰。這片曾經寂靜的土地,開啟了如火如荼的歲月。
1973年4月22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二汽車制造廠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湖北省十堰市召開,二汽共青團組建起第一屆委員會,由王兆國同志任書記。
曾任二汽第一屆團委委員的王鐵娟,仍清晰記得50年前的這一天。在這場標志著二汽團委正式建立的大會上,王兆國同志作了題為《為培養和造就又紅又專的汽車工人新一代而斗爭》的工作報告,提出“東風青年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也要不怕風雨”。與會的二汽青年工人們深受鼓舞,愈發感受到三線建設使命光榮,重任在肩。
“在那個年代,缺衣少食,什么都很匱乏,但我們堅信未來中國汽車肯定會站在世界之巔。”王鐵娟感慨道。
一代又一代的東風青年,用拼搏和奮斗造就了群山深處的記憶。青年突擊隊,就是東風發展史上永不消逝的名字。
沒有路、沒有房、沒有水、沒有電的荒山峽谷中,二汽青年突擊隊誕生了。
一支支鋼鐵般的年輕隊伍,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斗罷千難萬險,為二汽早期建設貢獻了青春力量。
1969年初,二汽傳動軸廠的7名青年員工,組建起二汽第一支青年突擊隊,并提出:“共產主義不是等來的,舒舒服服干不成社會主義,為甩掉汽車工業落后帽子,就要流大汗,掉幾斤肉!”
在二汽歷史上著名的“黃龍引水會戰”中,青年突擊隊員的身影格外突出。1974年,二汽團委組織起11家單位的青年突擊隊。他們頭頂藍天,腳踏黃土,手提馬燈,不分晝夜,挖溝數千米,挖土、篩沙、揀毛石、漿砌毛石數千立方米,僅用7個月就完成了黃龍引水工程,扭轉了二汽建設“缺水”的被動局面。
青年突擊隊的號角,沸騰了群山深處。1969年到1975年,二汽各專業廠先后成立200余支青年突擊隊,共有4573名青年突擊隊隊員。
1975年6月,二汽建成兩噸半越野車(年產25000輛)的生產陣地,基本結束大規模的基建工作。此后,青年突擊隊積極響應二汽團委“向攻關設計進軍”的號召,開始投入到各類攻關設計、技術革新中去。
在技術攻關活動中,他們克服困難,自力更生,提出了“白天生產晚上干,晚上生產白天干”等口號。其中,沖模廠青年攻關突擊隊攻克剪切模難關,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需1080個工時的任務,為國家創造了上百萬元的價值。
時任二汽廠長的饒斌曾說過:“過去防洪護坡有青年突擊隊,工程質量返修有青年突擊隊,黃龍水管工程有青年突擊隊,設備和工藝攻關有青年突擊隊。如今工裝設計還是有青年突擊隊。”
青年突擊隊,為東風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時至今日,青年突擊隊,已成為東風青年員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代名詞。這面大旗,仍高揚在東風公司企業建設、改革與發展的主戰場。
與東風共進
東風共青團工作,始終伴隨著東風事業蓬勃向前發展。
在快速成長時期,公司面對“停緩建”難題,提出“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思路。為響應公司發展需要,二汽團委組織開展了“五講四美”、“創一流”競賽和“爭當新長征突擊手”活動,涌現出 “走在時間前面的青年工人”張憲星、“勇挑重擔的女隊長”鄭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不平凡事跡的年輕人”陳偉等青年典型。
1979年5月,一千多名團員、青年代表參加誓師大會,亮出6面奪標紅旗,下達52張戰表。短短半年內,二汽全廠有90%以上的青年參與,共組織突擊活動3000余次,通過修舊利廢、節約挖潛、業余突擊,為國家節約成本206萬元,技術革新達170余項,全廠“比、學、趕、超”氛圍濃厚。二汽青年員工踴躍提出“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1982年至1984年5月,全廠青年共取得“五小”成果5108項,創造經濟效益756萬元。
在改革調整時期,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公司一度陷入困境。面對治理整頓、市場疲軟等難關,公司青年員工積極投身于“爬陡坡、挑重擔、保目標、做貢獻”、“承擔壓力做貢獻,增收節支1000萬”等一系列競賽活動,為公司迎接市場挑戰,做出了卓越貢獻。“愛國先愛廠、愛廠先愛崗、愛崗要創業”成為無數青年的自覺行動。
在1996年-1997年,公司輕型車決戰的關鍵時刻,東風青年組成“反浪費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節約挖潛青年突擊隊”等組織,開展突擊活動6000余次,完成“雙增雙節”立項項目1128項,創經濟效益3746萬元。
在開放合作時期,東風公司開始“入世”,“融入發展,合作競爭”成為新世紀的發展戰略。面對國際合作、戰略重組的新形勢,東風青年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融入世界,借鑒導入合作伙伴先進管理工具,成立青年CFT(跨功能)小組、青年QCD攻關團隊等,將青年作用從生產、服務延伸至研發、營銷、管理等領域。
“青年科技創新節”、“東風青年文化藝術節”、“青年成長成才論壇”、“十大青年明星”等“青”字號品牌百花齊放,“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崗位能手”朱仕海、“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獲得者劉美冊等一大批優秀青年典型不斷涌現。
東風青年在成長,東風共青團在成長,東風的事業在成長。在高溫檢修、現場改善的第一線,在新品開發、市場營銷的最前端,在文藝匯演的舞臺,在運動會激烈的賽場,在希望小學的教室里,在東風事業每一塊陣地,東風的每一個重大活動,東風青年總是最活躍的群體。
與東風共赴
東風共青團工作,始終呼應著東風事業的號召。
擁抱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步入高質量發展時期,東風加速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面對新時代的召喚,東風共青團始終秉承為黨育人的主責主業,按照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主線深化工作。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全面推進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程,“夢想、激情、學習、創新”的東風青年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強化“創青春”青年創新品牌建設,營造濃厚的青年創新創效氛圍;著眼青年人才培養制定青年人才成長地圖;堅持“為青年辦實事”,青年服務聯盟、深夜食堂、東風情緣漸入人心; “潤苗”等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日趨深入。一批批東風青年為實現卓越東風建設、汽車強國夢想貢獻出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回顧半個世紀的奮斗歷程,一代代東風青年伴隨東風汽車從十堰走向世界,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飛躍。50年來,東風共青團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在傳承中賦予東風共青團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從“振興中華”到“汽車強國夢”,東風青年的家國情懷始終如一。對于東風青年來說,這份家國情懷就是汽車強國夢。2022年,東風青年團員們回到東風的“延安”——十堰,開展東風青年尋根之旅,走訪老廠房、參觀老物件,在東風“老根”從前輩手中接過青年突擊隊隊旗,傳承奮斗精神。
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馮坦說:“這次尋根,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輩東風人的創業不易,我們要傳承這種精神,永攀科技高峰,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最有效的方法,讓我們設計的東風產品能夠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讓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夠走在世界的前列。”
隨著東風公司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程、青馬工程不斷深入,5萬東風青年在感召下不斷凝聚與祖國共命運、與東風共成長的光榮使命感。
從“創業突擊”到“崗位建功”,青年突擊隊精神在傳承中歷久彌新。在新時代“急、難、險、重、新”任務面前,東風青年總是敢為人先、沖鋒在前。如今,東風青年突擊隊正奮戰在市場營銷第一線、改革發展主戰場、創新突破最前沿。
在祖國的最北方,-40°C的漠河寒區試驗場上,青年“候鳥”工程師戰嚴寒,斗風雪,順利完成車輛的性能試驗。在極寒條件下,工作筆記本待機時間短,“候鳥”們常對著電腦喃喃,“電腦你要撐住,讓我多采集幾筆數據”。
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東風青年勇當“逆行者”。當千萬網友為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云監工”時,東風青年志愿者寧成已經去了現場協助物資運輸,東風青年馬經榮主動報名成為建設者之一。東風暢行青年志愿者在24小時內進駐280個社區,對接提供民生保障服務。東風公司疫情防控青年黨員服務隊主動承擔出院患者的隔離轉運和養老院的資源保障。一批批東風青年奔赴一線、保產保供,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青年“答卷”。
馬赫動力、東風氫舟……東風青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殷切囑托,勇攀一個又一個科技高峰,打造30余個“青年創新工作室”,在青年自主創新科技獎、自主創效改善獎中輸出成果3000余項。
為提升品牌力影響力,東風青年順應互聯網時代趨勢發揮特長,直播說車團隊、助力營銷短視頻層出不窮。在各大車展的現場,青年工程師們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依舊樂此不疲。有人說,“這些青年眼里有光”。
這是當代東風青年的答案。艱苦奮斗,有我;銳意創新,有我;核心技術,有我;改革攻堅,有我;創效改善,有我;品牌向上,有我;營銷突破,有我…
五十年青春激蕩,五十年風華正茂。
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東風共青團將在傳承中創新,團結帶領廣大東風青年堅守初心使命、傳承馬燈精神、勇擔時代重任,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實現中國夢、東風夢的征程中放飛青春夢想,用實干奮斗書寫青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