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民生 勇毅逆行
“大考 大擔當”-疫情防控在東風的生動實踐(二)
東風出行志愿者在戰“疫”路上
在奮勇戰“疫”的前線,東風暢行客戶連接中心員工陳亮光榮入黨
東風出行志愿者為社區居民買藥
東風出行志愿者為社區居民送菜
(記者 尹琦)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抗疫之戰。
“戰火”無情,來勢洶洶。在湖北、在武漢,東風迎戰的風險和難度空前:危難之際,如何保障城市社區生活秩序?如何保障人們生命健康安全?
大戰更是大考。東風竭盡全力為全國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一切支援,在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中踐行初心使命,于大考中交出力保民生、勇毅逆行的“東風答卷”。
這張“東風答卷”,記錄下奮勇請戰的閃光時刻。千人千車,于“封城”之日開啟了穿越城市的逆行之路。
這張“東風答卷”,彰顯著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馳援醫護,有人奮力戰斗,就有人拼力護航。
這張“東風答卷”,見證了無私無畏的珍貴品格。毅然沖鋒,一次次忘我付出的人們,也一次次相互照亮。
千人千車 做社區民生保障者
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1月23日,為阻疫情蔓延,武漢人民果斷以一己“隔離屏障”,護山河手足無恙。
英雄之城,開啟了逆境中的前行路——
城市交通停擺、物流運輸不暢,社區生活失去保障。全市網約出租車停止運營,居民生活出行、日常就醫陷入困境。與時間賽跑的武漢,面臨一道道亟待解決的民生難題。
一個企業與一座城,始終命運與共。危難之際,東風奮勇請戰。
接到武漢市防指需求,東風公司黨委迅速安排旗下出行企業——東風暢行公司成立工作組。
工作組即刻協調資源,運營調度、物資采購、車輛發運,多領域同時發力,為城市抗疫貢獻力量、積極履責。
在東風公司黨委統一部署下,東風暢行公司連夜聯絡志愿司機,集結1000臺車成立東風出行抗疫保運車隊,承擔全市四分之一社區運轉保障和9個援鄂醫療團隊通勤服務。
漢陽區、硚口區、江岸區,肩負這些區域280個社區民生保障使命,“東風GO”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成為社區民生的保障者。
危難之中沒有孤島,東風以這樣的方式并肩戰斗——
神龍公司等單位征集800套防護服,甚至盤點準備涂裝車間防護服;東風本田籌集標準型白色有帽防護服400套、乳膠手套1000雙、醫用口罩1200個,第一時間送至抗疫保運車隊志愿者手中。
共產黨員、企業高管,是東風暢行公司總經理高立中的雙重身份。他堅守車隊服務一線,心系司機防護安全,他每天指揮調度,盡己所能協調資源。
“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好社區服務!”直面困難卻不言困難,高立中的話語,代表著東風人的堅定選擇。
司機人手不足時,東風暢行領導干部、青年黨員、退役軍人等50人主動請纓。一個個紅手印,是他們在請戰書上立下的誓言。向抗疫一線出發,勇敢者、沖鋒者們,開啟了一場以力保民生為重大使命的熱血逆行——
從“封城”到請戰,陳琛穿好防護服,開車門、踩油門。她駕駛一輛“東風出行”,載著醫護和患者,穿越城市的傷痛與治愈。日常的告別,是每一次征程的開啟。她說,只因我在這里生活了十一年。
從社區到城市,官文剛奔走在藥店、菜場和居民樓之間。等待防護物資的居民,是他每天無法放下的牽掛。采購藥品、配送蔬菜,洗手數十次,他無法停下忙碌的腳步。他說,我不能退縮,我要為這個城市做點事情。
從家門到街頭,張少華行駛在寂靜的春節之夜。她放聲大哭,只因這是她從未見過的、消失了煙火氣息的城市。巾幗司機志愿者之路,有她的丈夫同行。接送黃浦社區年邁的老夫妻,她希望自己更有力量。她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一線就是我的戰場。
分秒不歇,晝夜不停。因為有他們,社區與城市的“大通道”從未停息。
“你們辛苦了,你們了不起!”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為東風出行抗疫保運車隊點贊。一封封手寫信,也承載著武漢市客管處和社區居民的好評,送至東風出行抗疫保運車隊司機志愿者們手中。
累計在線超85萬小時,累計運行里程近424萬公里。數字從來不是冰冷的,東風人的付出,為其注入擔當者的力量。而東風人收獲的,是一段不負使命、無愧于心的征程。
生命至上 做醫護物資護航者
這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時刻。
全國各地的白衣戰士奔赴武漢。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家國的人們,萬眾一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這是有人浴血奮戰,有人一路護航的時刻。
當武漢市運力困難,醫療團隊用車資源緊缺時,東風暢行志愿者們迅速集結,一支支車隊載負重任,穿越寒冬——
這個冬天,他們向李蘭娟院士帶領的浙江援鄂醫療團隊支援11輛醫護用車;
這個冬天,他們向定點支援雷神山醫院的上海援鄂醫療團提供2輛醫務用車;
這個冬天,他們向對口支援武漢人民醫院東院區危重病房的山東大學齊魯醫療隊提供3輛醫務用車,向武漢協和醫院西區支援8輛醫護用車,為南京援鄂醫療隊提供4輛醫護用車。
生命至上,志愿者護航醫護,專業技術人員24小時提供后方充電保障服務。他們,也是戰士。
大疫當前,武漢醫療資源缺乏,救援物資告急。當全國各地大量醫護物資送達武漢后,卻又要面對交通停滯的問題。重要物資亟待第一時間交付,此時時刻,誰是城市“擺渡人”?
一支名為“紅旗車隊”的力量迅速出征,力擔醫療物資保運工作。危難與風險交加的戰場上,風雨同舟的人,不分前方后方——
戴上口罩、護目鏡,麻利穿上防護服,陳杰的一天,從為自己加油開始。清晨五點,他到達配送第一站,在醫院指定位置卸下醫用物資。一小時后,第二站。又一小時后,第三站、第四站。
從日出到日落,一天數百公里行程,他的笑容不因疲憊而失去真切。使命必達的保運路上,除了買菜、買藥之外,他擠出吃飯、睡覺的時間,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隨時響應救急、救援、求助信息。
生命至上,所有奔走在這條路上的志愿者們,分秒不愿停歇。
除夕夜,汪洋發出一條朋友圈動態:今天不能給大家一一拜年,堅持在一線,我想為武漢出點力。這位東風出行客服中心負責人,連續堅持24小時在線,只為前方保運車隊提供后方線上保障。搭建應急小隊,實時線上監控,快速解決行程中的一切問題。
生命至上,每一位屏幕后的東風人,用這種方式守護著城市。
企業時刻關懷每一個人。為保司機志愿者們安全,東風暢行醫療支援組為志愿者協調酒店,方便他們日常隔離;來源于勞模募捐、專項黨費、工會經費的各項捐贈款超200萬元;柚愛寶基金籌建,為一線人員提供支持保障。
平臺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而停運,東風出行頂著巨大壓力,依然主動實行免租政策。免除旗下所有司機的運營車輛租金,減免春節前租車用戶的延遲期租金。
生命至上,是同心抗疫路上,企業與人的風雨共擔。
黨員先行 做戰疫前線沖鋒者
大戰與大考中,每個人都是通往勝利彼岸的堅強力量。
在東風,黨員是這股力量的先鋒。危難關頭,他們挺身而出,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
東風公司黨委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組織精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疫情剛一爆發,東風公司黨委就緊急部署各級黨組織響應黨中央號召,將全體黨員組織起來、群眾動員起來。
各級黨組織勇當火線上的中流砥柱,始終做到“疫情不退、堅決不撤”。東風的黨員先鋒,在一線戰場淬火成金。
這是一組充滿力量的數字——
在東風公司黨委統一部署下,東風暢行黨員勇毅沖鋒。直接參與疫情防控的基層黨組織8個,黨員55人;共成立黨員先鋒突擊隊2個;下沉到村社區參加志愿活動的黨員34人,到村社區報到的黨員91人,他們啟動與社區結對子幫扶活動,努力解決特殊時期社區工作的難點。
“封城”后第三天,東風暢行以黨總支名義,發起向一線沖鋒倡議。一支由公司中高管、90后黨員、退役軍人等組成的先鋒隊迅速建立,面對黨旗,50名黨員先鋒莊嚴宣誓。在“請戰書”上按下紅手印的人,正是他們。
一張紅遍網絡的照片,記錄了東風黨員“火線入黨”的時刻。
2月7日,東風暢行客戶連接中心員工陳亮不會忘記這一天。這是東風出行黨員先鋒隊在抗疫前線服務的第12天,他穿著全套防護服,在黨員代表的帶領下,面對鮮紅的黨旗,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疫情發生后,一封《給全體員工的家書》,如一聲召喚,迅速凝聚起東風暢行員工們共克時艱的向心力。
陳亮積極響應倡議,報名參加黨員先鋒隊。駐點服務五琴里社區,他堅守崗位,竭誠擔當。幫居民買藥、接送病人治療、護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是他每天必做的事。
從黨員代表手中接過黨徽,陳亮將其佩戴在胸前,又出發了。
這一天,物資采購小組長宋猛、物資配送小組長肖萬賓、保運調動小組長李鵬等年輕黨員也受到表彰。
發現先進、樹立典型、激發士氣,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向黨組織靠攏。“火線入黨”儀式后,多名志愿者向東風暢行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東風暢行黨總支委員也挺身而出。劉經周在一線指揮運營調度,時刻堅守陣地;老黨員劉玉俊負責后勤保障,全心全力、任勞任怨;女支委徐惠萍是熱心大姐,每天積極協調幫助一線員工;最年輕的胡江山,每天遠程對接信息報送和物資協調,并從老家第一時間趕回武漢,投入方艙醫院轉運工作。
東風人英勇抗疫的慷慨之歌,先后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求是》、中國青年報、湖北日報等廣泛報道。
生活的畫卷重新展開。回望這一年冬天,一個城市寫下了荊楚大地穿越風雪、砥礪前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東風和東風人全力配合國家、城市抗疫,共同驅散疫霾,鐫刻下勇毅逆行的閃光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