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應抓住機遇,鞏固電動汽車國際競爭優勢
最近,隨著需求在減緩,電動汽車在全球卷起的潮流似乎有所回落,一些企業在推遲電動汽車投資,美日歐都出現了質疑電動汽車路線的聲音。
馬斯克最近決定推遲在墨西哥建廠計劃,通用汽車也撤回了與本田共同投資5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計劃,福特也宣布取消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投資。在德國,大眾推遲了第4座電池工廠的建設。此前,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表示,最近銷量放緩證明了他對電動車的抵制是正確的,并稱實現碳中和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
受需求減弱影響,汽車公司正在通過打折吸引電動汽車客戶。中國電動汽車價格戰主要是由競爭者較多造成的,但德國、美國以及英國都首次提供了8折左右的優惠以及更低的車貸利率。這是全球電動汽車銷售起飛三年來首次出現需求放緩,沸騰的市場突然冷清,讓整個行業有些措手不及。

美國9月份進行的調查顯示,57%的受訪者稱可能不會選擇買電動車,“可能會買”的受訪者只占31%。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2%的受訪者考慮購買汽車時選擇電動車,比過去下降,48%的人認為電動車價格過高。數據顯示,2021年和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電動車銷售額同比增長約75%,今年的增速可能只有50%左右。
美國公司暫停投資主要受環境影響。由于美國信貸利率持續居于高位,增加了汽車制造商籌措資金的難度,其國內工人罷工潮進一步擠壓了企業利潤,導致傳統車企喪失大規模投資電動汽車的能力。更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削減通脹法案將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排除在外,并對補貼政策添加了本地化門檻,以促使電動車上下游產能向北美地區轉移。

這導致了美國電動汽車生產成本過高,而價格過高削弱了市場需求,導致企業很難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因此,在美國電動車產業鏈供應鏈完備前,企業最好的策略是暫停投資。應該看到,美國正在加速構建自己的產業鏈,埃克森美孚剛剛宣布在阿肯色州生產鋰,拜登則與訪美的印尼總統佐科磋商在鎳金屬方面的戰略合作,這是一種電池所需的礦物。
在電動汽車領域缺乏作為的豐田一直走混動路線,豐田章男認為汽車行業應該通過繼續投資混合動力汽車和其他選擇,而不是全部押注純電動車。的確,在電動汽車銷量放緩的同時,混動車銷量在美國依然火爆。這一勢頭促使福特和日產汽車等其他汽車制造商轉移更多資源來推廣他們的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但是,令美國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熱情降溫的原因主要是經濟,而不是技術路線問題。美國大幅提高利率后,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以及貸款成本的走高,令消費者降低了購置新車輛的意愿,尤其是在購買價格更貴的電動汽車時猶豫不決,而且由于充電設施的短缺造成充電價格過高,使得電動汽車的低運行成本優勢無法體現,而環保、性能等體驗性理由在市場對經濟信心不足時容易被放棄,也就是說,電動汽車是緊縮政策的受害者之一,市場規模小也難以降低運行成本。
發達國家電動汽車受制于供應鏈過高的成本而無法降低車價與燃油車競爭,高利率環境也影響了人們購置電動汽車的意愿。中國的情況則不同,在成本和創新維度展開激烈競爭的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為本土電動汽車挺過殘酷的價格戰競爭提供了可能,而且中國汽車消費利率較低。中國與發達國家在電動汽車領域處于完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產業鏈完備、技術領先,市場規模效應已經顯現,而歐美則受制于供應鏈成本過高導致難以降價擴張市場,銷售放緩則更難降低成本。因此,中國汽車產業應該抓住這個領先窗口期,產業鏈攜手進行全球投資,以成本和技術優勢搶占更多全球市場,鞏固產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