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記者探訪常州新能源企業:中國技術將為歐洲“充能”
? 看著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電動汽車實時充電量,德國記者Natalie Mayroth不禁數起數字后面的0,隨后感嘆道:“天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居然如此大!”9月28日至29日,“中德媒體看常州”采訪團探訪了江蘇常州的數家新能源企業,了解中國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現狀。
??在充電運營服務商星星充電的展示廳里,路燈型、手推車型、加油站型,各種造型、功率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讓德國記者目不暇接。
??一輛電動公交車駛到一根“路燈”的下方。“路燈”迅速降下兩塊電極搭在公交車頂,約15分鐘后,充電便完成。“通過這樣一次充電,公交車可以連續行駛400公里”。江蘇常州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向來訪的記者介紹道。
??德國記者Tobias Kaiser追問著各個設備的功率和應用范圍。他說:“德國是世界聞名的‘車輪上的國家’,但德國民眾對傳統能源汽車抱有很深的感情,電動汽車的發展不足。”
??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深入發展,Tobias Kaiser很驚訝。他期待中國企業可以在技術成熟后開拓歐洲市場,為歐洲電動汽車的發展“充能”。
??就在9月28日,星星充電剛剛與德國充電巨頭Hubject就新能源產業合作事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共同搭建跨國充電網絡,完成十萬個充電網點的建設,探索新能源領域合作新模式,并為全球電動車主打造便捷的充電新體驗。
??在邵丹薇看來,此次簽約不僅僅是中國和德國兩家公司之間的合作,更是“中國和歐洲兩大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的相互融合。”
??Hubject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Hahn介紹,在歐洲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站,每個充電樁會有歐洲標準、美國標準和日本標準的“三把槍”。“通過與星星充電的合作,中國的標準也將進入歐洲。未來,中國也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充電平臺網絡統一標準制定的參與者。”
??全球排名領先的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合光能”)也是德國記者們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天合光能高級專員陶瑤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占據了歐盟太陽能市場12%的份額。
??“也就是說,我家用的電很可能就是‘中國制造’?”Natalie Mayroth說:“之前在德國,一談到‘中國制造’,大家都是想到服裝或是一些工業制品。我從沒想過也許是中國造的電照亮了我的家。德國有著豐富的新能源應用經驗,希望我們兩國可以相互合作,一起推廣新能源的應用,讓世界變得更加清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