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Dyson)定居新加坡作為其電動汽車的生產基地
戴森–是的,吸塵器公司–宣布計劃在2017年開發電動汽車。從一開始,該公司就把目光投向外部,以聘請知道他們在該行業工作的人。戴森首先去了阿斯頓·馬丁的產品開發總監伊恩·米納德斯(Ian Minards)。戴森還任命了寶馬全球銷售和市場總監伊恩·羅伯遜博士為非執行董事。顯然,戴森正在迅速努力以進行電動汽車的開發。
戴森的電動汽車計劃
不過,該公司對走上與另一家大公司合作打造電動汽車的簡單途徑并不感興趣。相反,正如幾年前指出的那樣,它正計劃從頭開始構建自己的硬件。這個想法是為了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具有不同續駛里程級別的汽車,而這些汽車都具有比現有電動汽車更大的續駛里程。
據報道,今年早些時候,戴森有28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開發三款電動汽車。第一輛電動汽車將用于評估潛在的客戶群,并確保其供應鏈適合量產的第二和第三輛汽車。
自從2月份的新聞以來,戴森(Dyson)的情況一直很平靜–直到現在。該公司已經確定了一個國家,該國將為其工廠開發電動汽車。最初我們以為Dyson將在英國制造電動汽車,但真空公司卻決定與新加坡同行。
為什么選擇新加坡?
在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新工廠的同時,該公司表示該工廠將于2020年完工。該公司還聲稱將堅持其最初的計劃,即在2021年推出首款電動汽車。
戴森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是一個有趣的決定,原因有幾個。正如彭博社指出的那樣,新加坡沒有任何汽車制造廠。這個城市國家還是世界上購買汽車最昂貴的地方之一。彭博社報道,盡管存在這些弊端,戴森仍將有機會進入世界第二大集裝箱港口。對于一些希望開發高科技組件的公司來說,新加坡還是制造中心。
戴森(Dyson)決定與新加坡同行時,世界其他地方可能會scratch之以鼻,而這家真空公司已經將該地點用作其數字電機的樞紐。正如彭博社指出的那樣,該公司在該地區擁有大約1100名員工。這個城市國家還擁有大量的人才和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這將有助于戴森從頭開始電動汽車項目。
彭博社稱,新加坡還與中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已成為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最大市場。特斯拉(Tesla)打算在中國開設工廠時,戴森(Dyson)的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并不喜歡這個想法,因為他擔心中國的IP盜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