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8款電動車日產公布三年產品規劃
近日,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公布了截至2027年3月(2026財年)的中期計劃。在這份計劃中,日產汽車在未來兩年內將推出30款全新車型。其中,16款為電動汽車,14款為更新換代的燃油車型,將在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的成本平價。
計劃顯示:日產汽車推出的這30款車型中,有8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將在中國市場上投放,并力爭到2026年時,旗下電動汽車年銷量能在中國市場增加20萬輛。
據有關媒體報道:日產此舉是為了重新奪回家用車市場的地位。可以看出,日產這一目標的雄心壯志,但道路卻是曲折的。
數據顯示:日產在華連續三年銷量均呈下滑趨勢。2021年,日產在華銷量累加達到138.15萬輛,同比下降5.2%;2022年,日產在華銷量減少至104.5萬輛,同比下滑22.1%;到了2023年,日產在華百萬銷量大關失守,降至79.3萬輛,同比下跌24%。三年間,日產迅速下跌58.85萬輛。
目前,日產在華銷售的車型包括軒逸(參數|詢價|圖片)、逍客、天籟、奇駿、勁客、藍鳥、樓蘭等。其中,軒逸單月銷量銷量貢獻占比超五成,在日產眾多車型中是挑大梁的存在。盡管日產在燃油車領域還有奇駿和天籟等熱銷車型,但仍無法提振日產在中國的總體銷量。
能看到的是,日產產品線在中國的銷量結構過于集中。與其他品牌相比,日產的銷量幾乎依賴于軒逸一款車型。
最近幾年,國內汽車電動化風生水起,燃油車型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漸縮小。放眼望去,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比亞迪、特斯拉、造車新勢力打得不可開交,而一向名聲在外的合資車企卻突然啞火。
事實上,日產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
此前,日產被爆出將與東風汽車共同合作造純電動車,使用東風汽車的“量子智能電動架構”中的S純電平臺進行研發和生產工作;且與本田汽車簽署諒解備忘錄,就電動汽車業務展開全面合作;本月,還在官網宣布公司多項高層任命。日產動作頻繁的背后,揭露了想要轉型電動化的決心。
至于這些新車是否能取得預期,還要看市場的反饋。
縱觀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合資品牌在電動化方面都沒有優勢,銷量表現也不能算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合資品牌的電車產品缺乏青睞度。
面對自主強合資弱的現實狀況,日產后繼車型乏力的問題暴露得更加突出。
日產首款純電動車——艾睿雅,就是最好的證明。由于這款車姍姍來遲,面對在市場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同級競品,艾睿雅競爭力較弱難與之抗衡。甚至,艾睿雅的車身尺寸、續航表現、內飾和智能化只能算中規中矩,無論是配置還是核心的三電技術都缺乏鮮明的賣點。再加上,艾睿雅在上市時仍端有合資品牌的架子,略高的價格讓消費者很難看到性價比。而這,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上,很難打動消費者的心。
至于其他插混車型,啟辰VX6、啟辰大VDD-超混動、超混電驅奇駿、超混電驅軒逸、軒逸?電驅版e-POWER的市場表現也差強人意,市場存在感還較低。
上述這些現實及潛在困難,需要日產著力去應對。
寫在最后
盡管日產開始加速電動化轉型速度,但就當下來說,日產在新能源領域尚未有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未來,日產仍需要做出更大的改革與創新才能保證自己不會掉隊。相比在全球推出30款新車,日產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畢竟,寧缺毋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