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汽車行業突然成為香餑餑,沒有核心技術,注定一地雞毛
據悉,小米已確定造車,并視其為戰略級決策。
對于小米造車的消息,我一點也不驚訝,華為可以造車,小米也可以,像理想、蔚來、小鵬等都是零基礎造車,目前看也沒什么大問題。

小米不光做手機,小米還做空調、洗衣機、路由器、音箱、智能門鎖、蒸汽掛燙機、凈飲機、多彩中性筆、加濕器、多功能養生壺、掃地機器人、剃須刀、電動牙刷、吸塵器等,比日本松下100年來做的產品種類還要多,因此再加一個汽車也很正常。
華為和小米先后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限制,影響已經慢慢顯現出來了,華為榮耀已經賣掉,華為手機也是朝不保夕,而小米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沒有核心技術,華為和小米手機注定要落后別人至少一代,在電子行業,已經毫無競爭力,手機業務注定要衰退。
手機沒那么簡單,手機是高科技的結晶,手機芯片、存儲器、攝像頭、顯示屏等都是有技術門檻的,沒有真材實料,裝大爺的早晚要露餡,而現在依靠買買買的途徑已經被卡死了,沒有核心技術,結局注定慘敗。
手機行業已經待不下去了,而像SpaceX公司從事的航天航空高科技行業,他們又做不了,思來想去,還是做汽車相對簡單一點。
汽車本來是給非常傳統的行業,但是由于電動汽車的興起,汽車行業突然成為香餑餑,像恒大還沒有賣出去一輛車,但市值已經超過6000億港元,誰看了不眼紅?
汽車行業到底有沒有門檻,為什么隨便一個外行都能做汽車?
我認為造一輛帶4個輪子能跑的車不難,但要做出像特斯拉一樣優秀的汽車很難。
雖然國產車質量一般,但我們配套服務做得還不錯,國內有大量的汽車零部件代工企業,給合資車提供零部件,比如發動機缸體、缸蓋、活塞、轉向軸、輪轂等,因此在國內攢一輛車沒什么難度。
車是造出來了,但是核心競爭力在哪里,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先進性等能占哪一項,特斯拉主打的不是電動,而是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技術難度絲毫不遜于手機芯片,涉及到導航、視覺識別、檢測測量、算法處理等,每一項都是高科技,如果我們不能掌握底層核心技術,注定還要被卡脖子。
國內做產品水分很大,虛標嚴重,就像手機行業,國產手機標的5000萬像素,還不如蘋果的1200萬像素成像效果好,汽車行業是不是也存在這種情況,雖然都叫無人駕駛,不能保證實際效果都一樣。
汽車正在走手機行業以前的老路,國內電動車廠家還是做整車組裝,沒有核心的高科技產品,用不了幾年,特斯拉汽車就像現在的蘋果手機一樣,國內電動車行業90%的利潤都將被特斯拉拿走,國內的組裝廠只能分點殘羹冷炙。
最后,期待國產汽車能夠在核心技術領域有所突破,相信國產汽車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