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個別時段電動汽車充電擁擠如何解決?國家能源局回應
08/30 08:00
中國網
1178
0

中國網8月29日訊(記者 彭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表示,中國高度重視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其作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交通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總的來看,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已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群眾出行需要。但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如節假日,一些車流量特別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會出現排隊充電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近些年來,國家能源局主要從“三個完善、兩個推動”這五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完善政策體系。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并且作出具體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電網絡。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到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了充電能力,形成了“十縱十橫兩環”的城際充電網絡。全國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了所有鄉鎮。

完善標準體系。國家能源局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覆蓋了21個專業領域,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已經形成了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兩個推動分別為: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了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到了90%。率先在國際上推出充電弓、群充群控等充電方式,大功率充電技術快速普及,車網互動實現了示范應用。
推動形成產業生態。目前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過了70%。逐步建立起以用戶為核心的充電服務體系,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充電云服務與汽車、金融、出行等行業相結合,形成了“互聯網+充電”的產業生態。
萬勁松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加快構建新型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要求,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我們相信,隨著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充電慢、充電難的現象將進一步得到緩解,廣大車主的充電體驗也會更加舒適。”
編審: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