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藍天白云,新能源汽車崛起,引領上海制造業能級提升!
原標題:不止于藍天白云,新能源汽車崛起,引領上海制造業能級提升! 來源:周到上海
近期,上海連續高溫,不過,天上的云彩每天變幻著姿勢,吸引著行人的目光。近年來,上海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藍天幾乎白云天天現身。
藍天白云下,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讀,他們正在成為上海的一張新名片。周五的下午,上海內環高架上車水馬龍,在車流中,半數以上的公交車都是嶄新的電動大巴,而掛著綠牌的私家車也隨處可見。新能源汽車助力環保的同時,也帶動上海經濟動能轉換,形成新經濟增長動力。
上海新能源汽車基地多點布局
距離東海僅僅幾公里,上海臨港(35.010, -1.97, -5.33%)正嘉路旁,一大片農田里一座世界級的工廠正拔地而起,這里就是特斯拉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隨著基地廠房建設完成,大型生產設備、工業機器人(14.340, -0.67, -4.46%)正陸續運進廠區,今年年底前,特斯拉model 3就將在這里下線,這是特斯拉海外第一個生產基地。,據悉,2023年年底開始,特斯拉上海工廠要每年在上海繳稅人民幣22.3億元(約合3.24億美元)。

在上海的另一頭——安亭,無論從銷量來看,還是技術能力來論,這里已經是世界級的汽車城,而新能源汽車無疑是這里面向未來的希望。在安研路的上汽乘用車研發中心內,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發正在進行中,電池包被放進最嚴苛的模擬環境,針刺、高溫炙烤、水浸,電池內部指標仍在正常范圍內波動。

不至于此,再回到浦東,在金橋,通用汽車全球四大前瞻技術科研中心之一就坐落于此。新能源汽車相關電池技術的開發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在電池實驗室內,幾十臺電池測試設備正在對供應商的電池進行數據采集,而隔壁的小實驗室內,無氧無水環境中,科研人員正按照不同的配比設計一款新的電池,從混料到烘干一氣呵成,并進行后續測試。科研人員透露:“成果將提供給供應商,由電池企業按照標準制造。”最新的研發成果從研究室,走向供應商,再回到整車工廠,在金橋,上汽通用凱迪拉克工廠擁有幾百位機器人協作生產,車間里幾乎不見人類。

最先進的、多層次的、多樣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在上海全面開發,她為上海、乃至全國市場提供了優質的汽車產品,帶動上海汽車工業從傳統、合資模式向新能源、自主創新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
短短五年間,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產銷基地。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新能源(4.910, -0.19, -3.73%)汽車保有量達34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37%;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8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28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74%。截至目前,上海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6萬輛,市面上約4.2%的汽車使用的是新能源。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透露,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繼續保持國內乃至全球領先。上海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增長迅速,主要有三方面特點:首先是新能源汽車產品類型全面豐富、市場開放度更高。目前在上海推廣應用的新能源車型累計已超過360款,車型除家用轎車之外,還包括公交車以及運輸車輛。二是電動車技術進步明顯,純電動乘用車推廣數量增長迅速。三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依然占據著市場主流。
新能源汽車帶動上海走向制造業的高端
上海更多的新動能正在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行業集聚。在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自身結構調整的陣痛中,上海持續發力,實現新舊動能轉化的進程正在加速。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良好,產值增長6.7%;與此同時,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快速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41.1%。
在汽車產業布局方面,上海將按照國家部署,加快取消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外資股比限制,吸引世界知名外資汽車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及高端整車項目,支持高性能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配套項目落地。同時,上海正在以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上海是全國汽車產業重鎮,在產業規模、產業創新、產業融合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具備了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基礎條件:汽車產業以制造為核心不斷集聚并呈現高端化發展,產業規模優勢明顯;汽車產業加快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布局,產業創新步伐加速;汽車產業相關的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融合不斷深入。
上海已經明確,將全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作為落實“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要舉措,作為建設汽車強國和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