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催化智能駕駛板塊暴漲,新能源汽車要再掀一波行情?
新華財經上海4月16日電(記者 王鶴) 16日,智能駕駛汽車板塊集體暴漲。整車企業中,北汽藍谷、長安汽車、亞星客車等漲停,零部件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企業中,亞太股份、得潤電子、路暢科技、華陽集團等個股漲停。

整車制造板塊中,漲幅居前的北汽藍谷、長安汽車、廣汽集團三只個股,皆為華為造車概念股。
就在幾日前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將和北汽、廣汽、長安三個合作伙伴打造自己的汽車子品牌。通過華為inside方式賦能車企,今年四季度智能汽車將陸續推出。
三家車企中,目前進展最快的是北汽,在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上,北汽將發布子品牌ARCFOX新車阿爾法S,而華為與長安和廣汽的合作品牌細節目前還未確定。廣汽集團此前回應稱,與華為的具體合作進展會在適當時機公布。長安汽車去年末就宣布,將與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三方還將聯合打造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
麥肯錫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汽車消費已經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但在新能源、智能科技等大趨勢引領下,汽車消費實現不斷升級。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的呼聲日漸高漲,愿意為新功能支付溢價。80%的消費者將自動駕駛功能納入購車的重要考量;70%客戶認可云端升級(OTA)模式,其中60%以上愿意為此付費。汽車的軟件服務、更新、收費有望成為車企的新盈利點。”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告訴記者。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高旭說,汽車行業是“新互聯網”,新能源、智能駕駛、芯片,每一個賽道都是萬億級賽道。
“智能網聯是汽車行業必然趨勢,目前,各大企業的動作都反映出這一趨勢正在加速。”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本屆上海車展前夕,龍頭車企就已紛紛提前秀出“智能”和“電動”的諸多看點。
上汽集團9日宣布,在“十四五”期間,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3000億元,全面向高科技企業轉型。在上汽的戰略規劃中,“下一代汽車”將極大滿足人們對移動出行、辦公休閑、社交娛樂“千人千面”的綜合需求,成為會行走的“智慧新物種”。上汽將以SOA開發者平臺為紐帶,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打造的智能汽車生態。
廣汽集團科技日主題“智領低碳未來”,顯露了對智能和電動的決心。除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超級快充技術外,ADiGO 4.0智駕互聯生態系統是最大看點,廣汽稱該系統在云平臺、大數據平臺、自動駕駛系統、智能物聯系統等方面全面升級。
新勢力中的小鵬汽車14日晚發布了旗下第三款量產車P5,小鵬給這款車貼的重要標簽是全球第一款量產激光雷達智能汽車,全球首款具備城市NGP功能(自主導航輔助駕駛)的智能汽車。P5的定位是20萬元價位中,智能同級第一、實用性同級第一。
4月12日,全球無人機龍頭企業大疆創新正式官宣入局車載業務,推出大疆車載智能駕駛業務品牌。無人機產品本身是以視覺識別為核心,大疆作為視覺識別為核心的AI廠商切入智能駕駛賽道是順勢而為。事實上,大疆2016年孵化的激光雷達公司Livox已發布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不少車企新品都有搭載Livox激光雷達。
“新勢力和外部優秀公司正全面進入這一領域,深圳、北京等地方政府陸續發布針對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支持政策,上汽轉型高科技企業,通用、奧迪等國際車企智能網聯也進入新的加速發展階段。”崔東樹說。
華西證券報告指出,智能駕駛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未來戰略的制高點。智能駕駛汽車不僅是汽車本身的技術,更是“傳統工業經濟+數字經濟”融合的產物。智能駕駛汽車最顯著的特征是智能化、網聯化和平臺化。 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市場,直面兩千億市場規模。據IDC預測,2035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互聯網巨頭與傳統車企搶灘卡位,風口持續催化,產業有望加速落地。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