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泰達論壇】上汽技術中心羅思東:有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生態思考

上汽技術中心新能源項目管理部總監 羅思東
大家上午好,我來自上汽節能公司,我今天從兩個方面介紹一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生態思考,首先在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的機遇與挑戰,當前2017年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領域具有56萬輛,占新車2.3%,在2020年有國家的補貼,各個車企無論傳統車還是新勢力都圍繞補貼車轉,2020年大家日子比較好過。
十年以后也就是特別到2030年的時候,我預計至少是有20%的新車是新能源車,那時候一年有800萬輛,是非常大的市場。但是在2021年或者到2025年期間,實際上是沒有補貼,那時候還有路權,新能源維持傳統競爭。2021年沒有補貼,那時候產銷量可能比2020年還要低,也可能會持續三到五年,那個時候有很多企業就比較難生存,我們來看看現在還有多少差距。其實現在新能源車還需要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我們新能源車的成本比傳統車高出很多,而且我們性價比目前還沒有在全工況達到和超過傳統車,這都需要在我們后補貼時代要做到這一點,第二新能源車的技術積累還相當有限,我們是汽車大國,但絕對不是新能源汽車的汽車強國,需要我們在座的一同去努力。
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當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還是比較擔憂的,安全是底線,是我們必須時刻牢記的。
第四就是內燃機車還有25%的能力提升,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競爭面對的,我們今天所講的新能源汽車還是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和混動,燃料電池在乘用車基礎上,在十年內可能還看不到真正的產業化。
第二部分結合上汽開發結合新能源產業鏈怎么建,電驅、電池、電控是新能源汽車核心三件,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整車廠要全面掌握這三電包含的硬件、軟件開發,然后讓整車廠供應商專心做專業的工作,也就是說在新能源開發方面,整車廠要做技術引領,一起去攻克技術難關,我們上汽已經全面掌握了核心技術,不僅僅包括硬件、軟件都全面掌握了。
我們下面詳細來分別做一個介紹,我們先講電驅部分,電驅部分針對于插電和混動的電驅變速箱,我們有EDU一代,也就是會議VIP車就是EDU一代做出來的新能源汽車,我們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跟傳統車性能比肩的,在混合動力也能夠支持的EDU二代推出產品,但是這還不夠,還要進一步降低成本。也就是到2021年的時候,我們推出來跟傳統車性能相當的一個系統,做這個變速箱是不容易的,因為只有整車廠才能知道我需要怎么樣的系統,怎樣優化降低成本,所以我們要做高效的系統,我們有了這個核心能發展電機控制器,我們作出電器開發這里面專業的東西,比方說電機可以叫電機廠來做,按照我們的性能要求來進行設計,機電和控制也能持續優化EDU,我們知道怎么樣控制,機電之間的解決有時候單單靠機電是不容易,但是結合就容易的多。
還有電器的純電動,現在都是朝著電機加減速器降成本,減少了高壓線等等,會大幅度降低成本,這是電器變速箱通過整車廠的定義進行自主機電耦合系統大幅度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就是講電池,電機模組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我們主要是CTL供應,他們有一大堆的開發人員。另外電池管理系統,電池包都是上汽來做的,我們不僅僅做BMS電池管理系統的硬件、軟件,我們可以把硬件代工生產,怎樣達到整車要求和更高的安全等級,電池安全不僅在電芯也在電池包。另外就是電驅部分,電驅部分最早形成的控制系統的硬件開發,硬件是成熟的供應商硬件,做好整車控制實際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還要整個系統的能量管理,各方面的駕駛平衡性來進行開發。之后會有云計算、預控制器來適合智能汽車發展,在電控方面上汽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所以總結一下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還遠沒有定型,不是按照傳統思維進行產業鏈建設,因為傳統車它的變速箱、發動機已經定型了,供應商專心做好發動機就行了,在新能源方面我們認為整車OEM必須加大投入,實現技術引領。與有能力的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深度合作,靠先進技術取得新能源汽車性能和成本優勢,專業的零部件公司要引領自己的下一級供應商,又要與整車企業密切合作,主要來降低增效業務實現共贏,主動分離降低成本,主要是電機控制器,應該要把部分拿出來,能夠使整個系統降成本,如果不愿意動,我們整車廠就自己來做,比方說我們上汽,電機控制器供應商不愿意供就自己發,不管怎么樣,上汽一定要在后補貼時代做到成本降下來,跟傳統車達到一樣的性價比,來真正實現新能源未來十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