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新能源汽車指數解讀:優勢領域優先突破
2018年7月28日,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3.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6月NEVI綜合指數為39.3,較上月下降2.6。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舊為廣州、深圳、上海、北京和杭州。
“優勢領域優先突破”是近期新能源乘用車需求市場的顯著特點;未來,新能源乘用車需求將趨近于傳統乘用車市場結構,但在特定細分市場存在差異。
圖表1 - 2016年7月份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NEVI)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財新數聯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數值上,本月NEVI較上月小幅下降;在城市指數上,廣州依然保持第一名。
從本月指數變動分析其背后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的調整,自2018年6月11日起,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純電動車型均被取消補貼,這直接導致了微型電動車在2018年6月份出現同比銷量的負增長,進而帶動整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的環比下降。
首次負增長的微型電動轎車
微型電動轎車作為2017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絕對主角,在2017年全年占據超過半數的市場份額,甚至在2018年1-5月份期間,微型電動轎車依然呈現相對強勢的局面,其市場份額占比接近總量的一半。隨著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政策的調整,2018年6月份,之前一度熱銷的微型電動轎車市場份額驟降近25個百分點,在具體銷量上,2018年6月份微型電動轎車銷量僅為1.7萬輛,與上年同期2.3萬輛相比,同比降幅25%;與之相對應的是,A級轎車和SUV車型市場份額分別上升9.5個百分點和11.8個百分點。
微型電動轎車先前的熱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對于補貼政策的高度依賴性。雖然微型電動汽車在部分城市有過不俗的市場表現,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部分限購城市車輛牌照的嚴格限制促成了微型電動轎車之前的市場表現。真正意義上的私人用戶需求對微型電動轎車在現階段的貢獻相對微弱。
圖表 2 -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主要細分市場銷量(單位:千輛)
數據來源:財新數聯
市場結構的演變邏輯
回顧近些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結構發展路徑,新能源乘用車在需求結構上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領域優先突破”特性。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品受電池成本和技術的極大制約。這將使得在成本控制上存在相對優勢的微型電動汽車和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的SUV市場存在先期突破的市場機會。
圖表3 -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主要細分市場結構
數據來源:財新數聯
觀察中國乘用車市場結構的未來演變邏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在技術和成本上將可能獲得突破性進展,這將勢必帶動新能源汽車產品未來供給的多樣化。
市場結構的多樣化不僅體現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優勢領域優先突破”的特性,從長期來看,新能源乘用車需求逐步趨近于傳統乘用車市場結構將成為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另外一個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