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電動汽車,可能會挽救生命?
如今,中國的電動汽車銷售量約占全球總銷量的一半左右。在政府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市場。
一項有關電動汽車的新研究刊登于《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研究表明,通過減少空氣污染,電動汽車的不斷增加能夠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把四分之一的私家車和更大比例的商用車改用電力驅動,所減少的空氣污染能夠避免近17500人死亡。
此外,該論文的一位合作者、康奈爾大學的馬克思·張教授(K. Max Zhang)表示:“電動汽車的推廣對空氣質量和人類健康的益處,比對氣候的益處更明顯?!?/span>
另一項早期的研究表明,在美國也曾發現電動汽車帶來了類似的健康效益。
電動汽車的推廣對空氣質量和人類健康帶來益處 | flickr
由于交通運輸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源和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提議,為了遵守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巴黎氣候協議,約三分之一的汽車將需要改用電力驅動。
此前,政府發布電動汽車購買激勵措施,主要目的在于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但是,電動汽車在改善空氣質量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電動汽車不會排放產生有害煙霧和微小顆粒物污染的廢氣。但是,它們可能會增加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具體污染物則取決于充電的電力來自何處。其中,中國的大部分電力來自燃煤發電廠。在煤炭燃燒過程中,會向空氣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顆粒物以及煙塵等污染物,對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
燃煤發電也會增加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 Pixabay
在這項研究中,張教授、清華大學的吳燁教授和他們的同事對2030年兩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了建模。一種假設是不使用電動汽車,而另一種假設是27%的私家車和更大比例的商用車,如公共巴士和輕型卡車等,改用電力驅動。并假設使用且僅使用煤炭和可再生能源進行混合發電。
他們使用大氣化學運輸模型計算了華東地區三個大型發達城市區(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顆粒物污染、臭氧和二氧化氮的濃度。
所有使用電動汽車的模型下,空氣質量都處于較好的水平,并且對健康有益。使用電動汽車,減少了全國范圍內的顆粒物污染,三個發達城市區的降幅更大。二氧化氮濃度下降幅度比顆粒污染物更大,其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降幅最大。同樣,電動汽車的推廣也會使三個城市區的夏季臭氧濃度大幅下降。到2030年,空氣污染的減少可以挽救17456條生命。
研究團隊還計算并比較了不同模型下,與空氣質量相關的健康效益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社會效益,以判斷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誰帶來的經濟利益更多。結果發現,空氣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帶來的經濟效益至少是電動汽車推廣前的四倍。
模型表明,空氣質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帶來的經濟效益至少是電動汽車推廣前的四倍|Pixabay
模型雖然不能完全代表真實的情況,但也提示了人們電動汽車對居民健康的潛在助益。作者論文中建議,大型城市可繼續推行激勵措施,在局部地區支持電動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