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破萬后,蔚來加速擴產,一年賣30萬臺不是夢
10月15日,江淮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生產線完成階段性升級。
目前合肥工廠年產能為12萬臺/年,整體升級完成后將達到24萬整車及零部件年產能,通過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以將年產能提升至30萬臺。蔚來官方稱,這是為新車型導入和產能提升做好進一步準備,包括ET7在內新車型的投產。
根據規劃,此次產線整體升級將于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其中,車身車間新增101臺機器人,并對408臺機器人進行軟件程序和節拍調整,同時加裝高強度鋼鋁混合工藝車身產線;總裝車間新建2條生產線,并進行了在線工裝設備升級。
事實上,蔚來在今年8月二季度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蔚來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確認了第二品牌的存在,這意味著蔚來汽車2022年將有三款新車推出,包括將于明年一季度開始交付的ET7。另外,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交付量達到66395臺,全年預計交付近10萬臺,這一切都讓蔚來的產能瓶頸愈發凸顯。
其實不僅是蔚來汽車,在度過第一個階段的量產和交付后,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一面是月月上漲的交付數據,一面是捉襟見肘的年產能。
從9月交付量來看,蔚來交付10,628 臺,同比增長 125.7%。小鵬汽車交付10412 臺,歷史上首度月銷破萬。理想汽車 9 月交付達到了 7094 輛,同比增長102.5%。交付量的節節攀升和整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火爆,產能和產線提升都是必選項。
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歷史上首次突破20%,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數字。在上海,9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破天荒地達到46.33%,這是一個接近五成的成績單。
種種跡象均顯示,擴建產能必須快馬加鞭。
這是造車新勢力的短板,同樣也是傳統大廠的優勢,對于行業內人士普遍認可的2025年將是車企淘汰關鍵期,在未來2-3年蔚來和一眾造車新勢力們,與特斯拉和傳統大廠如大眾等的正面交鋒,產能將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
就連特斯拉,其經歷的“產能地獄”依舊讓外界津津樂道,其新車量產不斷跳票也正是因為產能難關。時至今日,產能依然嚴重困擾著特斯拉,更不用說中國的造車新勢力。
以理想汽車為例,目前僅有一家常州工廠,年產能10萬輛。在此前赴港招股說明書中,理想汽車曾披露將于2022年將常州制造基地年產量提升至20萬輛。此外在半年報中,理想汽車透露,與一家本地公司合作改建順義工廠,年產能25萬輛。據此計算,計劃完成后,理想汽車將有45萬輛年產能。
小鵬汽車方面,武漢項目規劃產能10萬輛,肇慶工廠現有10萬輛/年的產能,二期擴建已正式啟動,預計明年上半年產能將提升到20萬輛/年。此外,小鵬汽車明年三季度還將投產廣州工廠,三廠合計將釋放近50萬輛年產能。
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時間、資本、建設周期等環節的考驗陡增,周期性的業績波動也將是蔚來、小鵬、理想們需要面對的難題。即便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汽車行業依舊是重資產模式 ,體系力異常關鍵,任何環節都不容有失,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個分水嶺來了。
綜合來看,未來兩到三年左右,將是關鍵的產能爬坡期,50萬輛年產能是包括蔚來在內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的產能目標,這也暗合了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跨過10萬輛年產能后,50萬輛將是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