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原材料緊俏,新能源汽車再現漲價小高潮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漲價熱潮并未散去,甚至有從純電動車型蔓延至混合動力車型和燃油車領域的趨勢,專家預測汽車行業將在下半年再現漲價小高潮。
今年上半年,smart汽車、零跑汽車、哪吒汽車等多家新能源車企相繼拉開漲價帷幕,多家企業的漲價原因直指“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芯片短缺引起了零部件供應價格波動”。
雖有多家車企開玩笑,戲稱給寧德時代打工,但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卻表示:“寧德時代今年雖然還沒虧本,但是在盈利的邊緣上掙扎,非常痛苦。”
從去年開始原材料價格上漲挑動著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敏感神經。上游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產業鏈的壓力向下游傳導。以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為例,其重要原材料碳酸鋰今年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而去年1月初,該原材料的報價為6.2萬-6.7萬元/噸左右。
8月4日,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漲價一方面是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一方面也出于對未來價格預期的考量,車企認為下半年供給比較偏緊,價格壓力可能較大。”
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旺盛需求。以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為例,7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逾16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20%,這已經是比亞迪連續第5個月銷量破10萬輛。不僅比亞迪,多家“造車新勢力”發布的7月交付數據也顯示銷量同比均呈大幅上升態勢。其中,廣汽埃安、蔚來、小鵬、理想、哪吒、零跑7月銷量全部破萬。
各大車企也深知如此大體量的供需需要合理的價格做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避免價格過快上漲。為此各大車企正在以各種方式加大對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布局。高昂的上游原材料價格也促進了新能源汽車企業全棧自研的決心,自主研發動力電池不僅可以緩解車企的成本壓力,也可提高其自主供應能力。
崔東樹認為,應客觀理性看待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終端銷售市場價格上漲的現象。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短期內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但我國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的市場將抵消這一不利現象。此外,隨著原材料產業端供應環境改善,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價格上漲帶來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