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田誠:東風有限要各取所長實現電動車本地化
【2018廣州車展高端訪談】11月16日,在廣州車展東風日產展臺,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內田誠和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周先鵬接受媒體采訪。
今年早些時候,東風有限公布了其中期事業計劃,到2022年目標銷量260萬輛,但面對2018年車市整體糟糕的表現,如何按計劃順利實現2022年的目標,便成為東風有限面臨的最大考驗。
內田誠用 “市占率的增長”、“面向160萬臺”這幾個關鍵詞總結2018年,而對于未來,要盈利性地實現“可持續性的增長”。
2019年的中國車市依然充滿了機會,新能源也將成為未來的增長點。未來5年時間,東風有限即將投放市場的40余款車中,新能源車將超過20款。而智行科技的加持,在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推動銷量的增長。
以下為訪談實錄:
媒體:內田總在介紹情況的時候提到今年,特別是近幾個月市場環境差強人意,SUV市場也出現了下行趨勢。請問您對未來車市,特別是2018年底到2019年市場走向是怎么看的?
內田誠:整個市場目前形勢非常嚴峻,我們會非常小心謹慎地監測當前的市場狀態和發展。但是從中長期甚至更遠的幾年來看,我們認為中國的市場依然充滿巨大的增長潛力。
對于東風有限,我們希望今年能夠實現160萬臺的銷量目標,同時在品牌以及市場份額方面都能夠有所成長,具有可持續的盈利性。
媒體:現在汽車的新技術對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這些新技術的研發到量產需要巨大的資源和資金的投入,現在有很多企業引入外來資金或者進行企業間的合作,請問東風有限在這方面有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和規劃?
周先鵬:謝謝你的提問!首先我認為對于東風有限來說,是要使用好股東雙方母公司的資源。我們股東雙方母公司都各有所長,比如日產汽車一直以“技術日產”為理念,實實在在的通過多年的發展成為汽車行業技術創新的代表品牌。
而東風公司的優勢則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比如共享出行、智能化服務,還有就是“東風GO”,在全國很多城市運營的非常好,這些優勢同樣會為東風有限在特定方面給予良好的支持。另外,在關鍵電動化零部件實現規模化國產化方面,東風公司也給予東風有限很好的支持。
媒體:您好,無論是大眾還是豐田這些大型的企業都在電動車這個領域有了巨大的投入,其實在中國電動車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我想問一下我們東風有限怎么樣在自己的體系內提升旗下各個公司的體系能力,以完成銷售目標?
內田誠:的確,目前很多主機廠都會在新能源方面發力,我們也會把日產汽車的電動化車型盡量國產化。而在關鍵性部件比如說電機、電機控制器和減速機,我們希望能夠實現本地化,這也是我們在中國新中期事業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此外,對我們而言,產品電動化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再強調一點,在過去幾年,產品數量翻了一番,主要以小型車及A級車居多,這兩個級別將來可能會完全實現電動化。此外,分公司已經很早就具備了新能源的產能,我們也希望東風日產、東風啟辰以及其他各個分公司之間能夠相互協同,這樣能夠讓我們更快的布局中國市場,同時也能確保我們擁有足夠的競爭力。
周先鵬:我補充兩點,首先就是東風有限在未來五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投放40款新產品,其中純電動以及e-POWER車型投放將超過20款。這也將是支持我們實現電動化產品銷量占全部銷量30%的有力武器。其次,我們未來三年計劃關鍵電動化零部件實現百分百國產化,我認為未來要想贏得市場競爭,成本的競爭力對我們來說非常關鍵,所以在引進“日產智行科技”等相關技術的同時,我們要把國產化這一塊做好,以增強我們整車商品和零部件商品的競爭力。
媒體:關于日產汽車在武漢建設新工廠以擴大產能,現在進展如何?東風有限未來如何擴大與建設銷售渠道?
內田誠:對于擴大產能的部分,在中期事業計劃中我們規劃至2022年要實現年銷量增加100萬臺,首先我們要與合作伙伴各事業部共同協作,完全地利用現有資源逐步擴大產能,而這也已經在進展當中。
當然,我們需要額外產能以實現進一步增長,經過與母公司討論,我們也正在考慮利用與東風集團的建設新工廠,比如說也就是武漢工廠。我們會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向大家公布相關進展。
而對于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為保證持續增長,經銷商網絡的發展確實非常重要,所以至2022年,我們希望能夠將經銷商網絡擴展至2000家,此計劃已經在進展當中。
媒體:東風有限計劃如何通過“日產智行科技”來確立在中國市場的科技領導者地位?
內田誠:謝謝你提問,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問題。對于中國客戶而言,客戶需求和體驗一直在不斷變化,并且變化速度非常快,每個人都在使用微信、支付寶等軟件,甚至很少有人使用現金,所以中國客戶的需求與日本、歐洲和美國有很大區別。
目前,我們已經在日產及啟辰品牌相關產品上配備了車聯網科技,而啟辰T60是我們提供給消費者的最先進的車聯網產品之一。同時,我們內部也在討論如何確保我們能夠導入日產最新相關科技,這不論是對于客戶,還是去實現我們在中期事業計劃中成為首屈一指的智行科技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
媒體:近期從我們東風有限連續輸出幾個高管到東風其他的事業單元,這種人才交流或者人才輸出對于東風有限有無造成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東風有限也可以稱作黃埔軍校,所以對于人才體系的建設和人才體系的培養上,有哪些值得總結和分享?
周先鵬:對于您提到的東風有限是人才的黃埔軍校,我感到非常的自豪。的確像你所說,近期有幾名高管輸出到其他的業務板塊。但是我想明確的是,這種人才交流有進有出,這也是在東風公司和東風有限充分溝通與良好磨合的基礎之上達成的“協議”,對于東風有限的運營不會造成影響。
另外東風有限成立十五年,在經營業績實現穩健發展的基礎上,員工也一直在成長和進步,我們人才體系建設其實也是站在兩家母公司的巨人肩膀之上,雙方母公司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幫助。比如說,我們簽訂了HPP的高潛質人才培養計劃,像我們高管崗位后備人選計劃以及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養體系等等。
內田誠:我進行一些補充,我們彼此之間有很多溝通和交流,東風有限也把一些人才派到日產汽車,而且這并不僅僅局限于日本總部,也可能是在全球的范圍內的其他市場。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變的越來越國際化,中國的人才也具備國際化思維,我們希望東風有限的這些人才能夠更加靈活的運用。
媒體:我想問一下內田總,英菲尼迪是日產汽車旗下的一個豪華品牌,但是這個品牌在整體的豪華車市場里面相對表現是比較弱勢的,對英菲尼迪品牌未來的發展有沒有一些戰略性的規劃或者調整?
內田誠:謝謝您的問題,非常歡迎您去英菲尼迪展臺參觀,可以看到英菲尼迪全新QX50非常漂亮。這款車型在今年6月底上市,隨后每個月的銷量都在穩步上升。我知道對于豪華車市場而言,當前的市場也比較困難,競爭對手非常強勁。對于如何確保英菲尼迪品牌的增長,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策略之一是全面實現本地化。在未來,我們將有更多產品導入英菲尼迪,以交付合適的產品給消費者。在東風有限新中期事業計劃中,我們規劃了5款英菲尼迪旗下的車型將在2022年前引入中國市場。
還有一點,在我們公司當中,我經常強調的一個詞,“為市場而設計”,讓我們自己的設計有更多的靈活度,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對于中國市場而言,我們新產品導入市場的時間非常重要。
媒體: 2018年現在已經接近尾聲了,如果用一個或者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一下東風有限在2018年的表現,您會用什么樣的詞?
內田誠:對于2018年,我們將會繼續保持增速和市場占有率。雖然整體市場在近幾個月經歷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我們仍希望能夠成為贏家,以實現新中期事業計劃里面向2022年一系列的戰略規劃。
對于2018年的關鍵詞,我想是“市占率的增長”、“面向160萬臺”、我們要有盈利性地實現“可持續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