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促進產業升級
2018年2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根據汽車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和車輛能耗等指標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案進行了較大調整,在經歷4個月的過渡期后,6月12日正式執行。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幾年發展迅猛,此次補貼調整正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關鍵期,指導意義重大。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形勢
??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政策熱點和資本紅海。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扶持下獲得了迅猛發展。受高額補貼吸引,各類資本也紛紛涌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助推新能源車企快速發展。雖然2018年上半年投資熱度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是資本紅海。
??過度補貼的扶持政策增大了產能過剩風險。當前,新能源汽車補貼除國家層面外,很多地方政府按照1∶1的比例進行配套補貼,加總后最高補貼高達6萬~10萬元,使得許多小型電動車變成了零成本甚至負成本。威爾森咨詢公司曾發布《2016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報告》指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價格優勢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維持,若扣除政府的補貼,國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平均市場成交價格是合資品牌的2倍。大量的政策資金扶持并沒有刺激新能源車企加強自主創新,反而吸引眾多車企追逐政策紅利,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產能過剩風險日漸累積。未來隨著補貼的退坡制度實施乃至完全取消,面對合資品牌強大的技術和市場競爭優勢,國內政策依賴型車企必將面臨市場的全面清洗。
??動力電池產業大而不強,亟待政策扶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動力電池作為占據新能源整車成本近一半的核心部件,也取得了迅猛發展。當前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占全球市場份額高達70%以上,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產量44.5GWh,高出同年裝機量8.1GWh。但與此同時,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面臨核心技術缺失、產能過剩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整體產業大而不強。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三大亮點
??落實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新能源汽車后補貼時代來臨。20多年來,國家出臺了包括對企業和消費者的補貼、技術研發扶持、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特別是政府的財政補貼是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最大原動力。在經歷了多年的市場培育階段后,政府的補貼政策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出現了違規騙補、低端車占比過高等弊端,企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也存在劣質企業難以淘汰等問題。2015年工信部等四部門于聯合發布了《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大幅減少政府財政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此次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政,在延續補貼金額總體縮水趨勢的同時,提高補貼門檻,實施精準分層補貼政策。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將在供給端實施“雙積分”政策,同時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等的政策支持;使用端則是鼓勵推行“不限購、不限行和特殊號牌”等鼓勵政策。
??提高技術門檻,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相比較于傳統汽車制造業的極高進入壁壘,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很多并不具備研發、生產以及制造新能源汽車能力甚至毫無造車經驗的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短期內形成大量低端過剩產能。此外,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相關企業整體研發實力偏弱,具有產業重大影響力的核心技術和專利缺乏,高精尖技術的掌握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針對上述問題,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進一步提高了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純電動乘用車、專用車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電池應用和推廣低能耗產品,提高新能源汽車能耗要求,并不斷提高燃料電池汽車技術門檻。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技術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促進相關車企提升研發實力,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打擊地方保護主義,推進配套設施建設。長期以來,全國各個地方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中地方保護主義久治不愈,這嚴重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使得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失靈,優勢企業和高效產能無法進入,弱勢企業和僵尸企業得以生存,從而大大加劇了行業低端產能過剩風險。此次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明確提出“破除地方保護,建立統一市場,各地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設置地方目錄或備案、限制補貼資金發放、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驗、要求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零部件等措施”。這也預示著未來地方目錄或備案機制等將被取消。此次補貼新政同時提出“對經有關部門認定存在地方保護行為的地方,中央財政將視情節相應扣減充電基礎設施獎補資金”。此外,補貼新政還要求各地方從2018年起將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