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研發工程師在漠河的一天
春節的腳步還未走遠,東風汽車研發總院“候鳥工程師”們又準時回到黑龍江漠河寒區試驗基地,繼續開展寒區適應性開發工作。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工程師們都會“遷徙”到中國最北端的漠河進行車輛試驗。今年,300余名工程師針對120+臺試驗車輛進行動力性、續航能力、空調效果、低溫充電性能、底盤表現、異響控制等極寒測試。
對于普通人而言,極寒是逆境。但對于要抓住-30℃環境“窗口期”的汽車研發人來說,極寒條件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候鳥工程師”們與冰雪為伴,與寒風同行,只為確保車輛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能。寒區工作的日常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記者就來為大家揭秘寒區“候鳥工程師”的一天
6:30
試驗準備工作
清晨的漠河,氣溫低至-40℃,寒風刺骨,然而工程師們早已適應了這樣的環境。早上8:30,他們準時到達試驗基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東風汽車研發總院寒區試驗現場管理實施“四個統一”原則:試驗車輛統一管理、統一辦公與通勤、統一服裝、試驗資源統一登記。每天早上到達現場后,工程師們按照管理要求,聯絡現場負責人辦理試驗樣車鑰匙借用手續。借車后,對車輛狀態進行確認檢查,并安裝傳感器和測試設備,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5個小時。
9:00
電機功能測試
準備工作完成后,測試正式開始。這天上午的任務是電機靜態制熱測試。工程師們在車輛低電量工況下,開始給車輛充電并同時開啟空調。測試過程中,電機表現優異,能夠快速準確響應PDCU(動力域控制)發出的制熱指令,制熱功率穩定,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12:30
午休時間
中午,工程師們在試驗基地簡單用餐,基地還專門為工程師們準備了姜絲可樂驅寒。午餐后,工程師們會利用短暫的休息時間,討論上午的測試結果,并為下午的測試工作提前準備。
14:00
寒區適應性試驗
下午的任務是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包括標定測試、充電測試、底盤調教等,主要驗證車輛在低溫環境下的充放電性能、續航能力等。工程師們駕駛車輛在冰雪路面上進行測試,記錄每一項數據。極寒環境下,車輛的每一個細節都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工程師們需要時刻關注車輛的表現,確保每一項數據都準確無誤。
此次寒區適應性開發,東風汽車研發總院試驗工程師、三電系統工程師、熱管理系統工程師、動力總成系統工程師、底盤集成工程師、操控與駕乘舒適性工程師等均參與其中。各專業也在現場設有固定聯絡人,當其他專業工程師的項目遇到問題時,聯絡人可以快速提供解決方案,保障各項測試任務順利開展。
18:00
數據采集與分析
一天的測試工作結束后,工程師們開始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此次寒區試驗采用了GPS定位跟蹤管控技術,結合“整車道路試驗數據采集分析平臺”,能夠實時監控車輛的測試路線、任務進度等信息。部分車型還安裝了東風汽車研發總院自主研發的CAN(整車網絡通訊數據)總線數據采集儀,結合平臺進行遠程數據同步、下載以及分析。即使遠在千里之外的同事,也能快速獲取數據并進行分析,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19:00
總結一天工作
每天工作結束后,工程師們會進行當天的總結會議,討論測試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后續的優化方向。由于漠河氣溫過低,工程師們每天都在努力克服試驗現場遇到的接線困難等挑戰。
暖心時刻
生活物資發放
漠河冬季是旅游旺季,住宿和通勤資源緊張,工程師們的生活保障也不是易事。為了應對這些困難,東風汽車研發總院特別成立“寒區試驗保障團隊”,每周日組織專人前往漠河北極村鎮中心采購生活必備物資。
截至目前,寒區適應性開發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新車型在電機功能測試、電池系統標定測試等方面表現優異,電機溫度控制和制熱功率均達到了設計要求。
接下來,工程師們將繼續進行三電系統標定、熱管理標定、底盤調校測試等多項寒區測試,確保每一款車型都能在極寒環境下表現出色,為東風汽車新車項目高質量量產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