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上了抗“疫”一線!
他們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是兒女,披上戰袍,他們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疫情警報響起,他們沖鋒在前,用生命為我們構筑起來一道道安全屏障。他們的每一份堅守都讓人心疼且心生敬佩,今天,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故事。
“每一天都是戰斗!”
采訪對象: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一科主任助理 陳惠
(東風鍛造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家屬)
“今日是戰斗第10天,不知誰說起今天是元宵節。在這里,沒有星期幾、節假日的概念。令人興奮的是,要有出院病人了。”這是陳惠在元宵節這天發出的微信朋友圈內容。短短幾句話,道出了自己的工作狀態,更道出了對工作成果的欣喜……
從支援西苑醫院第一天起,她就習慣性地每天在朋友圈里告知親友,也給自己的這段經歷一個留念,畢竟,37歲的她,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型突發“戰役”。
在這場生與死的較量中,陳惠與國藥東風專家馳援團隊一起,拼盡全力承接。她于1月29日出征十堰市定點救治醫院——十堰市西苑醫院,開展對口醫療支援。陳惠所在的四病區,8名醫生負責37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十堰市西苑醫院作為定點醫院,目前開設四個病區,第一病區由西苑醫院醫護團隊負責,第二、三病區由太和醫院和人民醫院分別負責,第四病區則由東風醫療集團醫護團隊負責。
“我們分3組,每組24小時,大家的工作狀態都很好,嚴格按照該病的工作指南展開救治。”說起工作的高強度,陳惠表示,作為醫務工作者,特殊時期,職責所在,只要身體允許,團隊每一個人都不會掉鏈子。陳惠坦言,與日常救治工作的區別在于,很多時候,他們需要扮演病患親人的角色,給予患者情緒上的安撫。
“很多病人剛被送來時,情緒很不穩定,很焦慮,甚至不相信自己確診,懷疑是否弄錯了,加上這個病的救治,醫生需要穿隔離服,會讓患者有距離感,不能親切交流。”為了安撫患者情緒,陳惠總是耐心地反復溝通、問診,并給予患者心理疏導。
入駐定點醫院以來,陳惠和團隊不敢有絲毫松懈,哪怕是年輕的輕癥患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他們后面都是一個個家庭。”陳惠說,當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出現,徹底打敗病毒,讓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救治。
病區500米外的空置病房,是陳惠及支援團隊暫時的休息之地,每天除了回來睡覺,其他時間幾乎全在病區。當班時查房、問診、處理突發情況,不當班時討論病情、進行核酸檢測……在被問到累不累時,陳惠坦言,作為醫務人員,無論在哪里,無論何時,都沒有輕松的時候。
“治病救人,這是我的天職。”
采訪對象:國藥東風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 任秀梅
(東風華神汽車有限公司員工勾斌家屬)
2月9日,是任秀梅沒有回家的第16天。
“兒子年前剛從上海回來,我回家做了一頓飯,就返回崗位了。”1月24日是農歷大年三十,任秀梅領命在抗疫一線值守,按要求每天下班后在醫院提供的住宿地自行隔離,再也沒有回家見過丈夫和兒子。每天下班后,一家人只能通過手機互報平安。
49歲的任秀梅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戰斗”。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了30年,與傳染性疾病打交道是常事,2003年非典爆發,她也同樣在醫療一線堅守。
“因為經歷過,所以這次比較坦然和淡定。” 任秀梅說,目前的情況,是誰都不愿意發生的,也是醫護人員不得不面對的。
任秀梅上主班,辦理患者出院、入院手續,處理醫囑,準備患者治療用的藥品,向患者分發藥品,協調患者一系列檢查等,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整整12個小時工作時間。“中間和連班護士換著吃完午飯,可以休息一小會兒。”任秀梅說,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一小會兒休息時間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非常珍貴,休息好才能有更好的抵抗力來迎戰病毒。
為了給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相對隔離的治療環境,國藥東風總醫院騰出一棟樓來收治這些患者。每天,醫生們會走進患者病房,進行檢查、溝通病情。每位患者做CT等檢查也都有醫護人員陪同,患者所有的生活也都由護士們打理。“除了做好防護,我們對待每位患者都像普通患者一樣,不會有任何區別。”任秀梅說。
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前些天,皮膚科的護士長來到這個病區,為一線的護士們剪短了頭發。“目前整個病區的姐妹都是短發,干凈利落,也更加方便照顧患者。”任秀梅說,病區里的醫護人員每天會互相檢查防護用品是否穿戴嚴密,穿上防護服不便于大家識別,有時候大家也會互相在防護服上標注名字,并寫上互相鼓勵的話語。
像每一位普通的母親一樣,任秀梅也會擔心孩子的狀況。“我每天會問問他身體的狀況,并囑咐他在家也要堅持學習,充充電。”此前,家人總會說護士這份工作太辛苦了,后來就變成了互道保重,“他們也能理解我和支持我,治病救人,這是我的天職。”
“這是一名醫護人員的執念!”
采訪對象: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婦產科護士長 李波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身廠員工家屬)
“我報名支援西苑醫院!”1月29日上午9時,國藥東風花果醫院響應十堰市衛健委號召,向全體醫護人員發布召集令,婦產科護士長李波率先報名參戰。
這不是李波第一次主動提交請戰書,17年前,她和同事們就曾申請到一線抗擊“非典”,但因當時十堰并非重疫區,被感染人數不多,所以醫院最終沒有派出支援隊。
這次,十堰市成為重點疫區,她又一次主動報名前往最前線,“這可能是一名醫護人員的執念,看到這么多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飽受痛苦,我很痛心。”輕描淡寫的話語里,透露出一名醫護人員的初心和使命。
當天下午5時,李波和內一科主任助理、主治醫師陳惠,兒科主管護師尚瑞玲,三員女將,作為花果醫院支援西苑醫院的首批醫護人員進入病區。
“時間比較趕,一直來不及跟家里人說,直到進入西苑醫院后才跟愛人打了個電話。”李波說,接到正式通知時她一個人在家,只是簡單收拾了幾件衣服就回到花果醫院集合,又趕到了國藥東風總醫院參加緊急培訓。“家里人都挺擔心我,但是讓我感動的是,他們都非常支持我。每次打電話都告訴我一定要做好防護,家里有他們在,讓我放心。”
進了病房就不能再出來成為了現在的工作常態,一班8個小時,通常工作結束后,衣服、帽子、頭發都濕透了。“由于整套防疫裝備都很厚重,手套都要戴上3層,所以平日里像打針、抽血這樣的小動作,都顯得很費力、費時。”口罩不透氣,李波時常感覺自己處在缺氧狀態,鼻梁、額頭磨破了,手上也長了許多小疹子。
雖然很忙也很辛苦,但李波說自己很有滿足感。“我們負責的這個病區病人恢復得都不錯,一天比一天好,我打心眼里覺得特別高興。”
“這點辛苦不算什么!”
采訪對象:十堰市西苑醫院主管護師 楊麗莉
(東風零部件公司員工陳躍濤家屬)
楊麗莉,中共黨員,十堰市西苑醫院主管護師,參加過“非典”救治工作。本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她又一次請纓進入隔離病區。
2月6日,楊麗莉進入了十堰市西苑醫院第二隔離病區。第二隔離病區是一間間的隔離病房,從病房準備、清掃,病人日常護理,到工作區域的消殺、防護用品發放,她一直在忙碌。工作從早晨8點到下午3點,經常一站就是一天。
一些病人剛來時,有些擔心,情緒也不穩定,楊麗莉總是耐心地跟他們聊天,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鼓勵他們配合醫生治療,共同戰勝困難。
“前不久,知道十堰市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從這里出院,我們醫護和患者們都十分開心,大家更加積極配合我們的治療,我們也鼓勵他們樂觀面對。” 楊麗莉開心地說。
2月9日,楊麗莉早上8點開始上早班,做好防護措施后,就開始一天的護理、消殺、清掃、記錄等工作,直到下午2點才回到辦公室。下午6點,吃完晚飯后,她又開始為晚班作準備,每一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十分辛苦,但她依然在堅持。
“這一點辛苦不算什么,希望能幫助更多患者,更希望疫情早日過去,大家能出門散步,感受溫暖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也能回家陪陪家人。”楊麗莉說。
在隔離病區,為了節省穿脫防護服的時間,楊麗莉和同事們在工作中不進食,不喝水。“全身3層防護,全部穿好需要差不多半個小時時間。”楊麗莉說。
因為進了隔離病房,她至今無法回家。每天只能抽空給家里打個電話問問情況。楊麗莉很感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人就是我堅強的后盾,我父親才做完手術在住院,現在身體也不太好的母親一直在醫院陪著父親。但是,我們全家都支持我進隔離病房,因為我是黨員,家人說黨員就要走在群眾前面。”
“我要去幫幫他們!”
采訪對象: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心血管內科小分隊隊長薛歆
(東風有限刃量具廠退休員工董愛芬之子)
“自從湖北疫情爆發,我就每時每刻在關注湖北,不為別的,就因為那是我的故鄉。”薛歆說。
他出生在十堰,從小在刃量具廠家屬大院兒里長大,直到18歲上了大學才離開十堰前往東北地區生活、工作。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科工作后,有著深厚東風情結的薛歆買的第一輛家用汽車就是東風雪鐵龍。
1月28日,正月初四,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向醫護人員發出倡議,組織醫療隊支援湖北,得知這一消息,薛歆主動報名。“湖北有我的親人、朋友和同學,我要去幫幫他們。” 薛歆動情地向院領導表示。但根據湖北醫療戰線需要,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小分隊針對性地挑選了重癥醫學和呼吸科醫護人員,薛歆沒能入選。
2月6日,長春市公布了小區封閉不準隨便進出的有關通知,薛歆頓感疫情更加嚴重了。“我感覺我很快就可以出發到湖北了。” 薛歆告訴家人。當天,他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收尾和交接,隨時等待出發。當天夜里22點,薛歆收到通知,第二天早上8點集合,支援疫情最重的武漢市。
2月7日一早,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18名成員集結完畢,薛歆和同事們帶著吉林人民的關切和對湖北人民的熱愛,踏上了支援武漢的征程。在心內科小分隊中,薛歆還擔任了小分隊隊長一職,他向院領導、科領導表示,“定會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帶領17名勇士,勇往直前,戰勝疫情,平安凱旋!”
“出發前,我還是有一個遺憾。” 薛歆告訴記者,他出發的當天正是他母親的生日,本來他打算隔著小區大門也要送母親一個生日蛋糕,但出發時間緊急,他一直到當天早上7點才打電話通知父母要支援武漢。
“我母親沒有埋怨我,話語里滿是對我的擔憂和牽掛,反復叮囑我要保護好自己,注意安全。”這一刻,薛歆說,“我是為了未來有更多的兒子能為母親過生日而戰,明年,我一定會陪母親好好過個生日。”
“希望他們盡快康復出院!”
采訪對象: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趙鋒
趙鋒,今年32歲,是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主要的任務是在住院部照顧、治療病人。因為疫情逐步嚴重,趙鋒1月底連續幾天都沒有回家,一直在醫院隨時待命,隨時支援門診。
2月2日晚,趙鋒接到醫院領導電話,十堰市西苑醫院需要支援,詢問趙鋒是否可以前去。趙鋒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我媳婦一個人帶孩子,但她也是支持我去一線的。當時吃完飯,她留著淚水幫我收拾衣服,讓我一定要注意安全。”趙鋒對記者說,在家人的鼓勵下,他更堅定了信心。
趙鋒支援的是十堰市西苑醫院第四感染病區,1月29日新成立。“這個病區是目前西苑醫院最大的病區,收治37名患者。”趙鋒告訴記者。
進入病區后,趙鋒開始對他所管轄范圍內的6間病房12個病人進行照顧和治療,每天都會不定時前往病區對病人進行察看和心理疏導,重點對三名重患者進行治療和心理疏導。一趟查房下來,趙鋒的防護服里面是濕了干、干了濕,不知多少回。每天下班后,趙鋒回到宿舍最想做的事就是快速躺下休息。
目前,趙鋒所照顧的病區有3個病人經過治療,所有指標接近出院標準,預計在最近出院。“心情很激動,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盡快康復出院,更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趙鋒說。
還有許多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或許我們不知道你是誰
但是我們知道
你到底是為了誰
這個春天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