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動向762」起亞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再利用項目,已在德國落地
汽車制造商正在加緊努力解決電動汽車的另一個問題,即廢電池問題。最近,起亞汽車正在尋找一種采用 ESS 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使用廢電池作為建筑物的供電系統。

隨著純電動汽車的普及,今后電動汽車會越來越多。一方面汽車制造商在生產大量電池的同時,也帶來了另一個麻煩,那就是如何處理用完后的電池。首先,廢舊電池處理起來并不容易,重金屬的安全處置與再生稀土一樣重要。因此,最近,電動汽車制造商一直在為如何使用廢舊電池而發愁。

目前,人們想到了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對廢舊電池進行物理或化學分解,并將電池中所含的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成為生產新電池的材料。該領域的知名公司是大眾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建立了一個回收廢舊電池的試點工廠。據了解,每年可拆解約3600只電池,可獲得原材料約12000噸。

這種方式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方法,就是按照上面介紹的物理研磨后的每種原料進行化學分類,然后進行篩選和精制。通過這個過程,90%以上的原材料可以回收利用。而這里可以獲得的原材料包括鋰、錳、鈷等。它們都是稀有的原材料,對于生產當前的鋰離子電池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這就是大眾汽車集團所說的價值鏈閉環。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從原材料提取到精煉、生產、處置和回收的完整循環結構。像大眾集團一樣,有人嘗試將電動汽車的廢舊電池重新用作電池原材料,而其他人則在尋找新的使用方式。
第二種方式叫做 ESS。 ESS代表Energy Storage System,字面意思是儲能設備。 ESS是目前電力基礎設施中廣泛使用。例如,ESS還儲存發電廠產生的剩余電力,并在需要時釋放出來。對于大型工廠,ESS將諸如深夜電等相對便宜的電力儲存在ESS中,以防止因停電和需要時使用。
因此,ESS必須以某種方式存儲電力,而且除了電池之外沒有其他替代品可以存儲電力。因此,一些汽車制造商注意到了這一點。它是使用廢電池制造ESS系統。最近,起亞汽車宣布將與德國國營鐵路公司德意志鐵路 (DB) 合作,以 ESS 的形式提供老化的電動汽車電池。
如果電池健康小于約 80 公里,則認為已經無法電動車上使用了,要將其丟棄。但是,由于電池的價值仍然存在,據說通過將其組合在一個包裝中,可以制成能量存儲設備。
對于當前的測試,我們從德國起亞經銷商處收集廢舊電池并將其交付給 DB。 DB負責運送收集到的廢電池。將收集到的廢電池以模塊為單位進行拆解,將24個模塊組合成一個系統,共構成三個機架。生產的 ESS 通過 DB 支持的初創公司 Encore 交付到柏林的 EUREF 校園。
EUREF 園區是位于柏林一個新的智能城市試驗區的綜合體,旨在利用智能功能而不損害經典建筑。
這里提供的起亞汽車 ESS 是電動汽車制造商應如何應對廢電池問題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個項目的過程中,起亞汽車宣布將負責電池壽命結束時的處理。不僅起亞汽車,未來所有制造和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都會對廢舊電池的處理,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