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澆灌“希望之花”
“脫貧決勝看東風”主題系列報道(二)
2019年“六一”前夕,房縣萬峪東風本田希望小學落成,孩子們開心地在新學校玩耍
神龍汽車希望小學里開心的孩子們
東風出行聯手東風商用車開展助學公益活動
孩子們參加東風潤苗行動——益路平安夏令營
東風援建的甘肅舟曲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是甘肅省規劃最好、設施最全的汽車維修實訓基地
(記者 高雅)擺脫貧困,不僅是物質條件的改善,更是人的全面發展。這是中國反貧困斗爭的題中之義。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有數據顯示,勞動力接受教育年限少于6年,貧困發生率大于16%;若將接受教育年限增加3年,貧困發生率會下降到7%。
扶智、扶志,在教育扶貧的實踐中,東風悉心種下一粒粒“種子”,細心培育,讓貧瘠的土地綻放美麗的“希望之花”。
扶智: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西藏貢覺,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雪域高原,教育基礎薄弱。
2014年,藏族學生白瑪旺堆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中央財經大學。這件大喜事,卻讓白瑪旺堆的家里平添了幾分憂愁的氣氛。此前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白瑪旺堆的媽媽已變賣了家中的房產,住到了親戚家中。
就在這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東風為他們帶來了好消息。這一年,東風在貢覺縣設立了“東風潤苗基金”,成功幫助37名考入大學的貧困學子圓了求學之夢,白馬旺堆就是第一批受到資助的學生之一。
截至目前,“東風潤苗基金”已成功幫助貢覺縣考入內地高中和大學的300余名貧困學子圓了讀書夢。
精準扶貧,歸根結底需要“精神脫貧”。而精神脫貧最重要的是大力發展教育,從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早在2013年,東風公司聯合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湖北希望工程·東風潤苗行動”,在湖北、四川、云南等省份貧困地區援建“東風希望小學”。
丹江口市習家店鎮東風商用車希望小學學生張晨昊就是受惠的學生之一。東風商用車希望小學校長張長偉介紹,2013年之前,該校教學樓由于地基下沉,導致墻體傾斜開裂,被鑒定為D級危房,學生們只能在由教師住房改造的臨時教室里上課。
2013年9月,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通過東風公益基金會捐款108萬元,聯合地方政府投資272萬元,建成了東風希望校舍、東風希望食堂、東風希望圖書室,并給孩子們配備了統一校服,設立“東風希望助學金”,開展“微公益”活動等,全面改善該校辦學條件。
2016年,張晨昊還受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邀請,與25名同學一起走出大山,來到十堰,參觀了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哇!房梁上有自動運輸的機器,還有一輛無人駕駛小車上運輸著東西,原來汽車生產這么高科技。”張晨昊稚嫩的臉上滿是驚喜。
如今,“東風希望小(中)學”在全國各地已有20余所,廣泛分布在湖北恩施、襄陽、十堰、黃岡等地,以及四川、云南、廣西等省份的貧困地區。東風圍繞“衣、食、住、行、學”五個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公益助學活動,對學校硬件、軟件設施進行“雙升級”,大大改善了學生學習生活環境,為祖國欠發達地區教育事業貢獻了積極力量。
同時,東風通過積極開展文化、藝術及職業教育培訓等,努力為貧困地區挖掘和培育智力資源。
——在西藏貢覺開展醫療技術、藝術、鄉鎮干部和職業教育等培訓,為當地培育優秀專業人才;
——援助西藏昌都職業技術學校汽車維修專業,在硬件建設、師資培訓、學生實習等方面提供支持,并為當地學生提供120個就業崗位;
——在西藏地區開展農牧民實用技能培訓5期培訓200人次;
——支持湖北五峰縣職教中心建設,提高當地青年的創業就業能力;
——援建甘肅舟曲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捐贈教學車輛和教學設備,培訓師資,導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其成為甘肅省規劃最好、設施最全的汽車維修實訓基地。設立獎學金,支持貧困地區學子接受職業教育。
“東風”吹拂,一系列可喜的變化,改變了貧困地區學子的學習和生活,并源源不斷地為他們孕育新的希望,鋪陳新的未來。
扶志:種下夢想的“種子”,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我以后要去造汽車!”這是四川雅安東風希望小學學生楊宇宣的愿望。
楊宇宣從小就對汽車十分感興趣,東風有限為貧困學子舉辦的“筑夢課堂”,為他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在筑夢課堂上,我學習了汽車裝配,以及許多有趣的課程。我自己還裝配了一輛汽車模型,以后我也要去造汽車。”他說。
同樣種下夢想種子的還有董燦玥。2019年夏天,在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東風鴻泰希望小學讀六年級的董燦玥,通過東風潤苗行動“益路平安夏令營”,來到她向往已久的地方——武漢大學。“我的夢想是考上武漢大學,以后成為一名設計師。”這次參觀,讓小小年紀的她更堅定了自己的夢想。
扶貧必先扶志。東風努力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期待。
東風扶貧行動圍繞貧困青少年需求,組織開展了益路平安夏令營、筑夢課堂、心語心愿等一系列“微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地區學子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樹立理想。
“東風教育扶貧沒有停留在助教助學這個層面,而是不斷升級創新,積極探索公益助學和社會需求的契合點。”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蒽表示。
作為大型汽車研發制造企業,近年來,東風努力探索汽車職業技術教育與扶貧工作的契合點,并將其作為促進貧困地區就業、增加群眾收入、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
2017年9月8日,湖北房縣的貧困學生陳飛飛正式進入湖北東風汽車技師學院接受技能培訓。從踏入校門這天開始,陳飛飛的人生發生了重要轉折——學雜費全免,每月能領到企業發放的生活費,而且就業前景明朗。
“學習+就業”扶貧模式,是為了實現“一個孩子就業,讓一個家庭脫貧”的目標。和陳飛飛一同入學的共有來自十堰市房縣13個鄉鎮的34名貧困學生,今年畢業后,他們就將靠所學的技能走上工作崗位,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東風還將這種“教育+就業”的扶貧模式,進一步推廣到其他東風幫扶的貧困地區。
2019年11月19日,廣西南寧市馬山縣,東風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東風所屬深圳市東風南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馬山縣政府、南寧市教育局簽訂《東風南方技師班馬山定向培養項目協議書》。這意味著,東風南方技師班馬山定向培養項目正式啟動,資助馬山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參加職業技術教育,畢業后由東風南方全部安排就業。2020年,該項目預計將招生40名,未來將幫助更多貧困學生實現“教育+就業”。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在教育扶貧攻堅戰中,東風將著力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勤勞實干的思想,掌握脫貧致富技能,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真正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斬斷窮根、挖掘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