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新政出爐,低續航車型將遭政策淘汰
快起步說車新能源汽車發展離不開政策推動,在新能源汽車還未發展成熟之前政策就是它的保護傘,而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政策便是這則《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在今年二月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6月12日起該通知正式實施。在經歷了四個月的政策過度期之后,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從12日起開始實施。續航里程長的新能源車型將享受到更高的補貼,而續航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取消補貼。新的補貼政策方向十分清晰,即引領汽車廠商加快步伐升級產品,同時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前發展。
新的補貼方案分出了細致的續航里程區間:純電動車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續航的車型將不再享有補貼;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新能源汽車補貼計算公式為: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系數×車輛能耗調整系數。單位電池電量補貼上限不超過1200元/kWh。
簡單來看,取消低續航里程補貼而上調高續航里程車型補貼,也就是說續航里程越高補貼越多,最高上調14%。那么新政策又會帶來什么變動呢?首先來看,2018年開年以來不少車企陸續推出了高續航車型,比如比亞迪的元360續航為360Km,秦則是升級為450Km,吉利的帝豪也升級為EV450。我們從各大車企從開年以后迅速推出高續航版本新車可以看出補貼對于車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在于補貼和上牌,而純電動汽車在新能源中的優勢是補貼大,價格相對優惠,如果損失這部分補貼那么將會是對純電動汽車的一次創傷。而提升續航里程則會拿到更多的補貼,擺在臺面上就是誰的續航里程高誰的補貼高,這將會使2018后半年成為續航里程的戰爭。
新政策其實是督促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簡單說就是逼迫車企加快車型的升級。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好處,但是前提是價格的浮動變化消費者是否可以接受。
換個方面說,車型的升級是必然的,政策下將會加快升級的速度,同樣也將會淘汰掉配置較低的車型。車企想要拿到更高標準補貼就要舍棄低配車型投資生產高續航車型,而渾水摸魚的“蹭補貼”企業也將會被嚴重打擊。
這則政策更像是試探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和技術,不管從何角度說我們能看到的將會是新能源汽車在政策下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