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上線多家險企“開門紅”
12月27日,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上線。上海保險交易所同日推出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并首批掛牌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當日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均順利簽出新能源汽車保險保單,成為行業首批使用新條款承保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的公司。業內人士預計,80%的新能源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由于保費會受到交通違法記錄、出險次數等因素的影響,車主需以實際保費為準。

車險交易市場模式改革
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定位于為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服務的綜合交易服務平臺。前端為保險消費者提供投保、查詢等服務,降低交易成本;后端會同有關單位,通過對接大數據平臺等,提供風險管控、產品創新、數據共享、交易監測等配套服務。
目前,交易平臺能為新能源車險消費者提供線上投保、保單查詢、訂單查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未來將陸續開放批單查詢、理賠進度查詢、電子保單下載等功能。同時,交易平臺也已發布標準接口并完成了與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產險等首批機構的對接上線,預計覆蓋市場份額超九成。
上海保交所方面表示,這是繼《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和《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基準純風險保費表(試行)》之后,保險行業在新能源車險服務模式上的又一重大創新,是車險交易市場模式改革的有益實踐和探索。
據悉,上海保交所還將通過建設和運營行業級的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探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機構和要素,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構建適合新能源車險發展的數字化保險新生態。具體而言,一方面,積極研究和推動平臺與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大數據平臺,電池、充電等相關服務商以及互聯網流量平臺等上下游產業鏈合作,探索實現跨界、集中、高效的數據互連和資源對接,助力行業構建理賠及增值服務標準,形成協作共贏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探索和研究為新能源車險消費者積累碳積分、開展碳交易提供應用場景和數據支持,圍繞新能源車險消費者的全方位需求,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專屬車險產品保險責任放大
業內人士介紹,此前新能源汽車車主在投保車險時,只能選擇傳統燃油車保險,但是在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方面,保障范圍不全面,同時針對車輛的熱失控風險,保險保障權益不夠詳實,價格也要高出一些。
此次發布的新能源專屬車險產品,保險責任進一步放大,更適應新能源車的特點,不僅考慮到新能源車存在的自燃風險,還考慮到“三電”(即電池、電機和電控)的損壞風險。新能源汽車及核心“三電”在行駛、停放及充電時發生事故(包括自燃),可享受商業險的賠付。
同時,保險還為新能源汽車設置了專屬附加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即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所適用的責任限額在保險單載明的基礎上翻倍。按照當前三責險最高1000萬元的保額來計算,新能源汽車的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最高可以翻4倍,滿足車主因火災賠付的理賠需求。
保險保障增加,投保費用是否會同步增加成為新能源車主關心的問題。此前中國精算師協會曾向財險公司下發了《關于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測算調整說明》?!墩f明》中提到,相較傳統車險現行的基準保費,新能源車的三者險和車損險基準保費整體下降約0.8%。其中,三者險基準保費相比現行下降0.1%,車損險基準保費相比現行下降1.2%。
業內人士表示,預計有近80%的新能源車主能享受到降費的利好。平安財險在回答關于“專屬條款保障增加了,那我的保費會變貴嗎”等問題時,表示80%的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不過,由于保費會受到交通違法記錄、出險次數等因素的影響,車主還需以實際保費為準。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費率備案標準
此前,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獲悉,銀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曾向各銀保監局、各財產保險公司下發《關于新能源汽車專屬產品備案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的附加費用率不得高于15%。
《通知》顯示,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附加住院津貼保險、附加醫保外醫療費用補償險、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附加醫保外醫療費用責任險、附加車輪單獨損失險6個示范條款的費率備案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由各財產保險公司自行擬定基準純風險保費,不納入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費率方案附表的統計范圍;二是自行擬定的基準純風險保費應為點值,且在測算過程中涉及的附加費用率、自主定價系數、無賠款優待系數、手續費等指標與其他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保持一致;三是附加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的基準純風險保費可為0元。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表示,各銀保監局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制定轄區內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費率備案標準并指導轄區保險機構進行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