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出口好時機,芯片資源近枯竭影響車市走向
據外媒報道,9月14日,泰國石油和天然氣集團PTT與富士康簽署了一項合資協議,雙方將合作生產電動汽車,推動泰國政府的戰略,即將這個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變成該地區頂級電動汽車制造商和出口商。

泰國國有企業PTT和富士康希望最早在2023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和相關零部件。PTT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uttapol Rerkpibo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項投資將幫助泰國成為東南亞的電動汽車生產中心。他還預計,雙方將在2至3年內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年產量為5萬輛,并在未來將年產量提升至15萬輛。新的合資企業將在未來5至6年中投資10億至20億美元,在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建設工廠,并建設一個研發設施。
在新的合資企業中,PTT的全資子公司Arun Plus將持有60%的股份,富士康的全資子公司Lin Yin持有余下股份。新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注冊程序。
泰國的汽車制造業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日本汽車制造商進入該國,在當地建立了工廠。后來,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泰國開始成為東南亞汽車制造和出口中心。汽車工業為該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并且讓該國掌握了技術,為泰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幫助。
目前汽車行業正在向電動化轉向,泰國政府并不想失去其東南亞汽車生產中心的地位。該國新一屆汽車委員會制定了一個大膽的目標,即到2030年時,將零排放汽車的銷量提高到泰國總銷量的30%。該委員會還計劃,2030年時,泰國50%的汽車產量將來自純電動汽車。為了發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泰國政府還在今年5月中旬批準了一項針對電動汽車充電和換電業務的投資獎勵。
除了PTT和富士康之外,今年6月中國車企長城汽車在東部經濟走廊開設了其第一座泰國工廠,專注于為泰國和東南亞市場生產電動汽車。
豐田、日產和本田等日本品牌占據著泰國90%的市場份額,而PTT和富士康等新興參與者或將撼動泰國汽車市場。豐田等老牌車企雖然看到了電動汽車的潛力,但是他們在將其生產從燃油動力汽車轉移到電動汽車時,其積極性并不高。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的機械部件更少,因此電動汽車是一個相對容易進入的市場。與新興企業相比,老牌車企向電動汽車生產過渡時所面臨的困難程度更高,因為這個過程會導致一些機械部件生產商的工作崗位流失。但是好消息是,電動化可以為電動部件生產商和IT服務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日產汽車委托Frost & Sullivan在2月份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東南亞消費者中,66%的人認為他們將在不久的將來使用電動化的交通工具。
(本文來自于蓋世汽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