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新故事】從氣包車到新能源車從達州公交感受城市發展脈動
![]() |
80年代公交車
??四川新聞網達州9月23日訊(記者 余開洋)上世紀60年代,5輛上海牌公交車首次出現在達州街頭,達州公交正式步入了人們的視野,開始融入達州人民的生活。從最初的“氣包車”到現在的新能源智能公交車;從汽柴油車到新能源車;從售票員喊“上車請買票”到推行無人售票,再到掃碼乘車。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的公交車,也隨之升級換代。如今,各種類型現代化的公交車,穿梭在達州城區的各個角落,人們的出行也變得更加便捷。
![]() |
上世紀90年代公交服務站
??關鍵詞:氣包車 售票員
??每一位公交人對公交的過去都有著清晰的記憶。上世紀,達州公交所有營運車輛并不多,行駛的主要線路屈指可數,線路上的車型也很雜,車廂文化更是無從談起。由于車況差,車次間隔時間長,所以那時乘客等車也是需要有很大耐心的。
??1977年,23歲的王永明轉業回到達州,進入到了公交隊伍,一干就是近40年。“我當時是汽車兵,所以就到了公交公司,駕駛的是當時最豪華的上海牌公交車。”從燃油車到氣包車再到鉸接車和后來的空調車,王永明成了達州公交歷史發展的親歷者。
??“以前的公交車是引擎前置,還沒有空調,冬天還可以,到了夏天,一上車不到半個小時里外全部都要濕透,腿上長水泡是常有的事。”王永明說,以前讓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忙”。“太忙了,節假日根本回不了家,達州外出工人比較多,每年春節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農民工千里迢迢回到達州,最后一站我們必須站好崗,把他們安全送回家。”2006年,已經52歲的王永明從公交車駕駛員的崗位上調到了機務管理。剛開始,從駕駛員崗位上退下來,坐著別人開的公交車王永明總是不習慣,眼睛時不時就往駕駛室看。“干了30年公交司機,突然退下來,還真舍不得……”
??1967年,剛剛19歲的薛順容被安排到了縣車隊,干了起售票員工作。“成立之初,一共只有7個售票員,其中一個已經去世了。”回憶起當年的售票員工作薛順容感慨萬千。“當年,人多車少,不像現在線路多、車也多,而且是自動投幣。那個時候票價還是階梯制,從哪里上到哪里下,票價都是不一樣的。我記得票價最便宜是達巴路口到文家梁的2分,還有4分、8分,一輛車最多的時候要擠上近百人,每天賣了好多票出去,就要收好多錢回來,一分都不能錯,錯了都要自己補。所以要做一名合作的票員,記性好才得行,哈哈……”
![]() |
新能源車
??關鍵詞:無人售票 新能源車
??2013年,一條“達州中心城區全面實行公交無人售票”的新聞,引起了達州市民的關注。這意味著,市民在上車前需要準備好零鈔或者IC卡。回憶起最初實行無人售票,公交司機鄧銳斌說,當時并不是所有市民都理解,但現在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三年后,達州首批購置的新能源公交車開始投入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全部為氣電混合車型,車長達12米,滿載80人,單車續航里程300公里,且均采用無級變速,極大降低了駕駛人員的勞動強度。較傳統的手動擋燃油型公交車輛,氣電混合型公交車運行更加平穩,安全系數更高,車內噪音更低,乘坐更加舒適,且燃料能耗減少20—50%,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5—50%,更加節能環保。
??今年45歲的鄧銳斌,在公交司機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2年,安全行駛里程約35萬公里,環城行駛近2萬趟次。談起與燃油車的不同,鄧師傅表示,新能源車節能環保,起步平穩、提速快捷,行駛穩定、噪音低,最重要的開起來很舒適。
“達州通”APP界面
??關鍵詞:掃碼乘車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支付方式上從有人售票,無人售票,到刷卡售票再到現在的掃碼乘車,人們的出行也變的更加方便。
??“掃碼支付真是太方便了,再有不用為沒有零錢和忘記帶公交卡犯愁了。”市民張先生說。以前,達州市民使用其它APP也可以查詢乘車信息,但這些軟件都不具備支付功能。今年年初,“達州通”APP手機掃碼乘車服務,正式進入達州市民生活。據介紹,與實體卡相比,使用“達州通”,群眾不必再去充值點充值,隨時可通過手機支付寶、微信充值。“達州通”也給外地乘客帶來了便利,外地乘客來達州不用再為準備零錢乘車犯愁。現在,只要下載“達州通”,就可以一站式體驗公交服務。(圖由達州公交公司提供)